日前,有专家在学界研讨会上指出,人类学研究正在转向重点社会问题的研究、解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难题;学科研究正倾向于深入到当代普通人生活和社会中,越来越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但是,国内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的人类学著作的引进相对比较缓慢,学界研究尚不能反映40年来人类学的巨大变化,前沿科学成果基本要靠从国外引进。对于当代中国,人类学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不仅大众不了解,就连学院中的知识分子对人类学,尤其是当代人类学也不甚了了。我国自吴文藻先生、费孝通先生之后,人类学研究似乎就后继乏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学被并入社会学范畴,地位很低,与此相反,欧洲等地却对人类学研究表示出极大兴趣。
事实上,人类学并非遥不可及。二战末期,美国攻打日本本土的时候,面临大批日本军人宁死不降,美国人深感困惑,于是请著名人类学家对日本社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直接改变了艾森豪威尔欲废除天皇制的决定,并最终写就了赫赫有名的人类学代表著作《菊与刀》。而在不久前,复旦人类学系接受了知名电脑企业IBM邀请,对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消费习惯进行了研究,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帮助其产品和销售实现本土化。
可以说,“见微知著”正在成为当代人类学研究发展变化的特征之一。因此,专家一致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面临深刻变革,与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文化背景,人类学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选编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