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唱响“最浙江的声音”
· 象山渔鼓:穿越时空的和谐之歌
· “这才是我们最喜爱的歌,即使来了大腕明星,也不会让我们这么快活。”
· 多年研究“原生态民歌”的我省文化部门专家对此感到亲切与震撼。
· 尽管“原生态民歌”在当今的发展有喜有忧,但浙江“原生态民歌”大有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才是我们最喜爱的歌,即使来了大腕明星,也不会让我们这么快活。”
  辛冠中,省群艺馆社会活动部主任,从事的是舞蹈工作。在记者面前,辛冠中没有展示他所编排的一个个美丽的舞蹈动作,却不停地哼唱着一首首浙江民歌,秀出“原生态”特有的粗犷气息。

  对辛冠中来说,爱上“原生态歌曲”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意。4年前,嘉兴市群艺馆正在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筹备节目。他们邀请辛冠中等人参与编舞,计划排演反映嘉兴特色的“粽子舞”。辛冠中对嘉兴风俗较熟,知道这里曾经流传过许多动听的歌谣。他希望在编舞的时候有所创新,便要求当地群文工作者提供旧歌谣。但是,在场的同事们让他失望了,没有人记得过去的歌谣。

  不过,辛冠中的点子拨动了一同来嘉兴的另一位专家的心弦,他就是杭州市群艺馆的宋可夫。宋可夫是嘉兴人,其母仍居家乡。晚上,宋可夫给母亲打了电话,向母亲求援。第二天,宋母不负众望,亲自跑来唱了一首儿时学会的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你的肉,还你的壳”。

  这是曾经盛传于浙北和苏南一带的“原生态民歌”。辛冠中和宋可夫一听,顿觉有戏。但又发现其中似乎缺了一句话,显得有些“拐脚”。于是,辛冠中动起脑筋。不到半天,他在完全忠实于原曲调的基础上,根据“粽子舞”的特点修改了旧童谣。辛冠中的《粽子谣》唱道:“笃、笃、笃,卖糖粥,糯米粽子四只角。吃你的肉,还你的壳,啥人把箬壳满地笃”。

  这首《粽子谣》在嘉兴立即受到欢迎。人们唱着它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还在香港舞台上赢得了满堂彩。

  今年10月,接到为“瓷韵剑风、魅力龙泉”主题晚会编导节目的邀请后,辛冠中立即想到的是“原生态民歌”,他认为,这是体现龙泉当地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

  于是,辛冠中通过龙泉文化馆和当地文艺工作队,请来依然健在的老艺人。这些老艺人都是上世纪70年代省群艺馆收集全省民歌时有记录的龙泉民间艺人。老人们的“原生态”给了辛冠中灵感和激情,他选定了其中的《罗罗来》、《小蚂蚁》和《白尾鸟鸟》,组合成为《翠谷情歌》。

  辛冠中在记者面前证明了他的方言才能。他用龙泉方言唱起了《翠谷情歌》。第一部分采用了《罗罗来》的原调原词。

  男声: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罗罗来,来罗罗。从乡下唱到城里头,城里看看都很美,就像温州和杭州。

  女声:山歌老早妹起头,罗罗来,来罗罗。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坞,西边唱到张家埠……

  《小蚂蚁》是一首童谣,唱出了龙泉一带的传统婚俗,在《翠谷情歌》的第二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白尾鸟鸟》原是孩子感慨父亲娶后娘的山歌,词文内容类似北方民歌《小白菜》。辛冠中在深入生活中了解到当地山区外出打工者的诸多生活故事后,对原词作了改动。于是,人们听到的是与现代生活更加贴切的生动描述:

  子:爸爸出门娘心慌,爸爸回来饭也香。

  父:出门打工真艰难,哪有空闲去找娘。

  龙窝哪有草窝好,日夜想的是你娘。

  据说,当经过挑选的农民在当地学校排练《翠谷情歌》时,周围群众闻声赶来,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土调土词,一个个乐得前仰后翻。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龙泉观众高兴地说,这才是我们最喜爱的歌,即使来了大腕明星,也不会让我们这么快活。

  现在,《翠谷情歌》已受到正式邀请,即将走出龙泉,参加12月22日由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原生态歌曲大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这才是我们最喜爱的歌,即使来了大腕明星,也不会让我们这么快活。” 2007-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A6002EFE61[A1-刘一丁≈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