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唱响“最浙江的声音”
· 象山渔鼓:穿越时空的和谐之歌
· “这才是我们最喜爱的歌,即使来了大腕明星,也不会让我们这么快活。”
· 多年研究“原生态民歌”的我省文化部门专家对此感到亲切与震撼。
· 尽管“原生态民歌”在当今的发展有喜有忧,但浙江“原生态民歌”大有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尽管“原生态民歌”在当今的发展有喜有忧,但浙江“原生态民歌”大有希望。
  民歌是各族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从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原生态民歌”,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中国首届原生态歌曲大赛”即将拉开大幕。而在今年秋天,我省农民率先收获了一批精神食粮——首届浙江省原生态民歌大赛。

  今年4月起,钱江晚报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寻找最浙江的声音”——浙江省原生态民歌擂台赛,在钱塘江南北掀起了一股热潮。各地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积极响应。

  擂台赛拼出了一批“原生态民歌”表演尖子。这些来自山区、海岛和田野的农村歌手,从没想到过走进专业音乐殿堂。但是,他们却真的成为今年10月浙江音乐厅里的主人。当洪国强、洪国壮兄弟俩身着白色渔民装在舞台上把足架势,吼起舟山渔歌号子时,观众情不自禁地和着渔歌号子的节奏热烈鼓掌。这对60岁的渔民兄弟最终成为“寻找最浙江的声音”浙江省原生态民歌擂台赛霸主。这是我省第一次大规模的“原生态民歌”比赛,许多人高兴地将浙江音乐厅里的擂台决赛称为“浙江省首届原生态民歌大赛”。人们希望今后还能继续享受“原生态民歌”带来的美好心情。

  “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就在我们谈话的这一秒钟,就可能有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而他却没有传人;每一分钟,就有一个清代园林、一个明代牌坊被铲平。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原生态民歌也在其中。”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田青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此言并不耸听。曾经参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编写的我省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采访过的民歌歌手,如今大多已不在人世。所以,专家们呼吁加大力度保护和抢救“原生态民歌”。

  不过,我省文化部门对“原生态民歌”的抢救与保护已经在各地展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岱山县文化馆就组织了渔歌辅导组,采用骨干集中培训和深入基层辅导等方法,加强对当地渔歌的培训与辅导。现在,岱山县相继组织了40余人参加的渔歌教歌员队伍,400余名渔民组成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岱山渔歌展示队,20多人组成的县业余艺术团渔歌展示队,30多位文艺爱好者组成的蓬莱乡音艺术团。另外,该县还拥有10支乡镇和单位业余合唱队、5支中小学业余合唱队等渔歌演唱队伍,全县20支渔歌合唱队人员总数超过2000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尽管“原生态民歌”在当今的发展有喜有忧,但浙江“原生态民歌”大有希望。 2007-12-7 浙江日报000132007-12-07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