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远去的韶光
· 冷漠的报复
· 秋叶情怀
· “故乡的食物”
· 苍茫塞外
· 老桥之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苍茫塞外
□苏向国
  塞外在哪里?在幽深的博物馆里,在叹为观止的唐诗宋词里,在早已熄灭的烽火硝烟里,在一个消失的历史碎片里……不,这些都不全是。它就在太行山以西的大同市北面。虽然这只是地理概念,没有非常清晰的界线,但我知道它接近草原,是农耕民族最靠近游牧民族的地方。

  当我们向西翻越过太行山脉,进入一马平川的平原时,导游突然提醒我们已经到了塞外。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惊讶,匆忙把记忆里古诗词描绘的塞外与现实中的塞外作比对。我知道大同市地处雁门关外,旧称平城、云中,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系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激烈冲突的古战场。可我真的不知道它就是塞外名城。

  深秋季节,塞外的风透着些许凉意,天空灰蒙蒙的,不见蓝天白云和成行的雁阵,也没有大片的草地,视野尽头都是低矮的民居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没有寻找到想像中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片荒凉的塞外景象,似乎有点失望。

  当我游罢云冈石窟出来,天空已经黯淡,早有灯火阑珊。塞外的夜幕从远山拉来,很快地向我们逼近。忽然,我发现远山上竟然有蜿蜒的古长城,忙问身边的导游,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车在急驰,我极目远眺远山,直到那隐隐约约的古长城消失在苍茫深处。

  一路上,苍茫夜色里的我思绪如潮。那些远去了的大同历史人物竟然清晰地浮现于我的眼前,自己恍如回到了历史的从前。赵武灵王、卫青、霍去病、拓跋王朝、杨家将、萧太后、徐达、李文忠、蓝玉等历史人物一一粉末登场。很多年前,也是在这里,大雪纷飞的塞外,战马嘶鸣的雁门关,尘土飞扬的古战场,他们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载入中国历史的故事。

  先说说赵武灵王,春秋战国时赵国国君肃侯之子。当时,他在抗击胡人入侵的战斗中,发现胡人身穿短衣,骑着快马射箭,远比赵国军队身穿盔甲、驾驭战车的战斗力强。于是,他召集大臣议论国事,想实行胡服骑射,加强军队战斗力。但是,群臣以中原文明不应效法野蛮胡人为由纷纷反对。但他坚持认为衣服是为了使用方便,礼教是为了行事方便。圣人审时度势而制定礼法,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民。在国家生死危亡时刻,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他克服重重阻力向全国颁发诏谕,命令百姓穿起胡服,学习骑马射箭。不久,赵国便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用武力把疆土一直扩展到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托县一带地区,成为春秋战国七大强国。

  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同赵武灵王一样,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是一位敢于改革的君主。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作出了一个向文明先进的汉人学习、百万鲜卑人从大同迁都洛阳的重大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反对,连太子都谋反。孝文帝不愧为一代明主,以血的代价完成了改革宏愿。迁都洛阳后,他颁旨规定,迁来的人一律改为洛阳籍贯,死后要葬在洛阳北邙山,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朝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同汉人士族通婚。他自己就娶了崔、卢、郑、王四姓的女子做正妻,并把几个公主都嫁给汉族大姓。他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经济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使鲜卑族进一步汉化,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

  夜宿大同,这座塞外古城同当下任何一个城市一样,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一派繁荣景象。这使我再次想起了大同历史上的赵武灵王和孝文帝,先人如镜,改革实际就是寻找发展的新思路,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衰亡和兴盛都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今夜,苍茫夜色下的塞外,古人已去,硝烟已灭,谁在凭栏临窗独语?我欣然拨通手机,告诉远在千里之外江南的朋友,此刻一轮塞外的明月正在升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苍茫塞外 □苏向国 2007-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91000BCD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