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远去的韶光
· 冷漠的报复
· 秋叶情怀
· “故乡的食物”
· 苍茫塞外
· 老桥之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桥之记忆
□单金发
  作为一个老杭州,拱宸桥在我的记忆中是很深的,也是有缘的。从小住在城站地区,常听奶奶讲,拱宸桥很热闹,那里不仅有多爿商铺,还有茶园和戏院,更有一座高高的拱宸桥。邻居阿耀的大姨娘住在拱宸桥,他每次从拱宸桥作客回家,总是眉飞色舞地向我讲一番:“拱宸桥很高很高,有条大运河在下面流淌着,有很多船,人在上面看船,好像坐在飞机上看大地。”我很羡慕阿耀家中有个亲戚在拱宸桥。

  其实拱宸桥有过辉煌的历史,是清代杭城开商埠最早之地,建立海关,名“洋关”;并且通了铁路。自此以后,商铺、茶园、戏院多了起来,成为杭城重要的集镇。那时有仙乐、阳春茶园和荣华、天仙戏院等;1900年,13岁的盖叫天就在拱宸桥天仙戏院首次登台,演出“天水关”、 “翠屏山”、“断后龙袍”、“十八扯”等。1910年,越剧南派艺人李世泉、钱景松、高炳火等在余杭演出时,意外地受到杭州拱宸桥茶馆老板的邀请,请他们前去拱宸桥演出。这次演出受到好评,后来被邀请到荣华戏院演出,使名不见经传的越剧登上了大雅之堂。

  与拱宸桥有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姨娘也搬家到此,我经常去看望姨娘。从城站乘151路电车,一直乘到底。那高高的桥,长长的街,令人流连忘返。结婚以后,有了孩子,我经常带女儿去玩。女儿最喜欢爬拱宸桥,但那时桥面中间铺了水泥,自行车、三轮车拥挤上桥,有好几处桥栏杆被撞得斑斑驳驳。记得1977年夏天放映电影《金姬和银姬》,我冒着酷暑,从城站骑自行车赶到大众电影院,以偿夙愿。姨娘搬到拱宸桥后退了休,为居民区做了些工作,被评为杭州市“学雷锋标兵”,72岁入了党。姨娘如今已87岁高龄。那天我去看望姨娘,谈起往事,她说:“在拱宸桥住了三十六年,做了一个市民应该做的事,要是再年轻十岁,我还会为社区做好事。”

  如今的拱宸桥已大变样,桥面上已铺上青石,桥栏早已修复,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桥东建了2座古色古香的楼阁,还有广场,更有许多高楼大厦;记忆中的拱宸桥原有模样将慢慢淡化,而大运河仍然在静静地流淌。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老桥之记忆 □单金发 2007-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4B001060C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