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研任务繁重,大学里的教授给学生上课相对比较少,尤其是本科生的课堂里难见博士生导师的身影。省功勋教师、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高增梁教授坚持站在本科讲台,即使是200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他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言传身教,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书育人的目标。
教授不上课就是研究员
这几天,高增梁忙着修改《过程装备力学基础》课程的教案,因为新学期,他要给大三学生上这门课。对高增梁来说,上这门课已是驾轻就熟,但暑假里他还是重新备课。他说:“我要把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加到教案里,让学生了解。”
高增梁经常说,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授不上课就是研究员了。这几年,除了繁忙的科研工作,他承担了博士生、硕士生的大量教学工作,主讲《高等断裂力学》、《可靠性工程》等博士生和硕士生课程。但不管怎么忙,他一直没有放弃本科讲台,开设了《工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过程原理与设备》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他说,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可以让学生的专业思想更稳定。有时实在没办法给学生上一个学期的整门课,他就和其他老师联合起来给本科生开课。每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生进校时,他都要和所里的教授们一起给新生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课,把学生“领进门”。
高增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每年都要带五六位本科生搞科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和另一位老师共同指导的一位本科生,今年被保送浙江大学研究生。
教授要教书更要育人
只要学生需要,不管是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还是思想上的困惑,高增梁都乐意给予帮助。每次给学生上第一堂课,他都会首先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
暑假里,浙工大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生二年级学生邱宝象一直在实验室里做课题。他感慨地说:“多亏高老师两年前的一次谈话,才让我现在能静得下心来搞科研。”
邱宝象硕士研究生毕业前,有一段时间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他说:“当时感觉搞科研很枯燥,心静不下来,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读博还是工作,很迷茫。”有一天,高增梁出差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点多,专门找邱宝象谈话,帮他分析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能走的几条路,最后根据他的状况建议他到乡镇挂职锻炼半年。回忆起这次促膝长谈,邱宝象高兴地说:“现在我已经找到科研的乐趣了。”
不管是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下课后,高增梁都不急着走,他喜欢和学生多聊一会,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想法及其学习、生活情况。化工机械研究所有两位硕士研究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高增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们联系了一家企业做课题,企业每月资助他们生活费,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
浙工大机电工程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高增梁只要不出差,就在学校里,不论寒暑假,还是大年三十,研究所里最后一个走的人就是他。高增梁说:“学生放假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
高增梁长期潜心从事结构完整性评定和高效过程装备开发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在结构疲劳和安全评定等方面造诣很深。他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和省人才基金项目“高温环境下在用压力容器检测与疲劳寿命预测技术研究”,2005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已被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采用。现在,他的科研成果在镇海炼化公司、杭锅集团、抚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石化公司等国内外大型骨干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创造了几亿元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高增梁说:“自己专业上不研究,就很难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