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民间宁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 把调查身边的生活习俗作为工作
· “自下而上”的普查模式
· 情感共鸣产生的
民间文化保护原动力
· “民间倾听”,两个月归集30万条线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间宁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光我们村就有4项手艺已经失传了。”坐在门槛上,60岁的宁海县湖头村村民葛民曹自言自语。

  老葛的民间普查员工作已经结束了近半个月,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掏出记事本,琢磨着邻村是否还有这些手艺的传人。

  今年5月,宁波市成立了浙江省第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队伍,葛民曹成了首批4368名普查员中的一员。近两个月以来,他和这些普查志愿者一起走村串户,完成了20万张普查简表,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0万条以上。

  这种“宁波民间普查模式”,现在已经开始在全省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全面推广。

  “4368名普查志愿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线索,或许是一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运动。”对这支普查队伍,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竺蓉充满了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民间宁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2007-9-6 浙江日报000102007-09-06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