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掌声背后
乡亲们被他们的成绩单打动
· 心灵碰撞
我们的归属是城市还是农村
· 真正重点
通过调查认识最真实的家乡
· 本真愿望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一座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心灵碰撞
我们的归属是城市还是农村

  自己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喜欢城市还是家乡?

  带队的志愿者清晰地感受到回乡之旅中孩子们遇到的碰撞。刘婧回忆,初到农村时,孩子们把“我是从上海来的”挂在嘴边,女生小唐看到一男生和农村孩子打架,不屑地说:“和这些农村孩子打什么呀?”志愿者宋海生说,去当地的厕所,结果有的队员夸张地大叫:脏死了,怎么上啊;有的孩子原本非常活跃,但跟当地小伙伴在一起时,就一直沉默……

  说孩子们虚荣,恐怕失之偏颇。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他们,确实有些不习惯农村。14岁的侯学琴是孩子们中离开农村时间最短的,但也有整整4年了。“这次回了板集村的奶奶家,街上的楼房多了,不过地还是泥巴地,又正好下过雨,我们都得脱鞋赤脚。”3岁半随父母来上海的王雪蒙,则对老家安徽霍丘毫无印象,她告诉记者回家的感受:“上海到处都是高楼,可那里基本都是平房、草房,有的人家地面坑坑洼洼,还有积水。心里很不好受。”

  张轶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在家乡同龄人前的优越感,同时也能感受他们身份认同的焦虑:总有村民问孩子们是不是上海人,孩子们说不是,村民们的态度就多少冷淡些。老师们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向当地人做自我介绍:‘我在上海上学,我的老家在……’那是一个最真实的你。”

  12岁的黄艳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衣服穿得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花哨的颜色。可当记者问她城里小孩穿得有多花哨时,一直滔滔不绝的小姑娘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我来上海5年了,从没和上海小孩做过朋友,所以不大了解他们穿得有多好。”

  在复旦读研究生的志愿者刘婧,家乡也是安徽农村,她理解这些身处城乡夹缝境地的民工子弟,也深信他们终能找到自己。以前,刘婧和同样来自安徽的队员李慧娟说家乡话,慧娟从不接口,但这次在安徽,慧娟大方地和当地小朋友说起了家乡话。    

  “我们跟他们是一样的,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们在上海学到了很多农村孩子学不到的东西,见了很多世面,各方面都比他们懂得多一些。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同龄人之间的感情。”14岁的唐灿在回来后,郑重地在感受中写下:找回自己,学会感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7 心灵碰撞
我们的归属是城市还是农村
2007-9-4 浙江日报000072007-09-04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