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掌声背后
乡亲们被他们的成绩单打动
· 心灵碰撞
我们的归属是城市还是农村
· 真正重点
通过调查认识最真实的家乡
· 本真愿望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一座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真愿望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一座桥

  “希望孩子们在城乡差异的撞击中,在家乡人民无条件的热情和信任中,找到今后生活的一种力量。”张轶超解释“音乐回乡之旅”的出发点时说。

  “放牛班的孩子”,这名字来自于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讲述的恰恰也是一个教师用音乐改变一群孩子人生的故事。但复旦哲学系毕业的张轶超,放弃高薪工作全身投入这个民工子弟合唱团,期望自己改变的,可不止一群孩子的命运,“希望这些孩子们不仅能改变自己,更能以一己之力,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一座桥,让城里人更关注农村,帮助那里的建设,帮助那里的孩子赢得成功的梦想。”

  如果孩子们回乡,城市成长的收获,有可能让这些孩子很大程度地改变农村。16岁的丁佳怡说,她一直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但这次农村考察回来,她改变了这个想法。“我现在的理想是回家乡开一个服装厂,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样乡亲们就不用到外地打工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留守儿童。”

  如果孩子们留城,他们与农村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生在上海的陆霞妹毫不犹豫地向记者表示,以后要留在上海。“老家江苏高邮只在小时候回去过一两次,没什么朋友在那里。”但她也肯定地表示,她愿意做个志愿者经常去老家给小朋友上课,“就像现在张老师对我们这样好。”    

  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放牛班的孩子”。截至2006年末,外省市在上海就业的人数达到400万,占上海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其中,85%以上是农民工,有近40万名学龄段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

  他们对生活抱着坚定的梦想,就像合唱团成员侯学琴说的那样:“我的家,在一个从农村来打工的人聚居的地方。住在那里的人们知道,通过努力,好的日子会离他们越来越近。”

  志愿者刘婧说:“这些孩子现在可能还很懵懂,不能理解那么多事。我希望他们以后无论在哪里,都能更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这是他们去帮助或改变别人的前提。”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7 本真愿望
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架一座桥
2007-9-4 浙江日报000072007-09-04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