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森林公园:一个小村的发展选择
· 三十年,“种”出森林公园
· 新农村建设,让村民得益
· 申报森林公园,小山村的“另类创新”
· 不分山林,但“分树到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十年,“种”出森林公园
  从奉化市区驱车40多分钟,位于东南海滨的黄贤村才展现在游客面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偏僻、尚未开发完毕的村落,今年五一长假,访客数量就达到16000人次。

  “村里三四个快餐店都忙不过来,”农家饭店老板徐贤忠认为,这些兴致勃勃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奔着省级森林公园的风光来的。

  村里最先完工的明珠湖景区,由于是宋代隐逸诗人林逋的故里而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村民将之视为黄贤的“西湖”,湖上的清鹤桥、九曲桥寄托着对先人的追思。而湖畔的南山,又被戏称为黄贤的“孤山”。

  说到宁波的森林公园,位于革命老区的四明山森林公园、毗邻佛教圣地的天童森林公园,无不名声在外。而黄贤的独特之处在于,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徐贤忠的饭店有不少回头客。平日在都市奔波打拼的人,热衷于在节假日进行这样的身份调适——徜徉在黄贤“天然氧吧”之中,他们在“深呼吸”之余,让狭窄的生活空间得到乡野式的延展。

  规划中的黄贤森林公园,面积达10200亩,共分3个景区28个景点,预计总投资超3亿元。公园建设顾问韩仁建透露,村里的旅游公司正在报批中,预计今年10月份,森林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

  不少参观者自然而然地认为,黄贤之所以成为今日的黄贤,其天赐禀赋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只有500户人家的海边小村,坐拥万亩山林,南濒海岸线,东西北三面都是群山环绕。

  密林、丽湖、茶庄、果园、海岸、滩涂、新农村、古典建筑,村里一应俱全。

  但对于“黄贤是天然森林公园”的说法,78岁的老村长林仲荪并不认同。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山洪暴发、村庄被淹,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还记忆犹新。

  天灾人祸,使得上世纪70年代初的黄贤山林,多数衰败为薪炭林和荒山。生态破坏和经济窘迫,交织成村庄发展的困境。有几句形容村集体经济的打油诗这样说道:“欠债三万八千,年终不能兑现,只能向山要钱。”

  30多年前环村的秃头山,是怎样被村民“种”成森林公园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三十年,“种”出森林公园 2007-6-27 浙江日报000102007-06-27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