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与旅行社挂钩,黄贤村里的双休日,已经因访客的纷至沓来而变得热闹非凡。甚至连村口的农贸市场,都会出现“淘宝”的陌生人。
让村支书林孝良感到欣慰的,除了客人们对村庄环境的认可,更包括大家对村集体经济的赞许。
“荒山建设成森林,教育事业要抓紧,社员生活小康型……”20年前,林孝良用顺口溜形式为黄贤村编制的发展规划,用来形容今天的黄贤,正好适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贤对考上大学的村民,实施每人500元的奖学金,这相当于当时家庭年收入的1/2。如今,小学生到裘村镇上念书,村里实行免费包车接送;中学生则每人每年可拿到车贴200元。
78岁的老村长林仲荪,如今也成为了“集体福利政策”的受益人。最早推出“老年补助”时,村里给60岁以上的妇女和65岁以上的男子,每月补贴5元。现在,这个标准已提升到每人每月150元和180元。
黄贤推出的“公共福利”,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村民在建设农家新居前,“通水、通电、通路”的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红白喜事期间,村里提供场地,水电费全免;1984年落成的梅鹤剧院,按当时的村民人数设置了1200个座位,至今仍是村民钟情的“文化娱乐宫”。
支撑这些福利的集体资金,目前多数来自于村级企业的利润。当森林公园景区建成、工业企业搬离黄贤之后,类似的“集体红利”,能否会受到影响?
“搬厂”,是黄贤建设森林公园最大的阻力,也是黄贤人下的最大决心。村里十五六家企业,基本上都位于村口,尤其是翻纱厂散发出的烟、尘、气味,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颜面”。
从2005年开始,黄贤就决定将所有企业分批搬迁到离村1.5公里之外的岭西,“建设出一个工业园区,集中治理污染”。如果搬迁有困难,就只好“关停”企业。一句“关停”,将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20多万元的损失。
今年五一的16000多名游客,给力主“工厂搬迁计划”的林孝良带来了一颗“定心丸”。在他的设想中,一旦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每年将带来50万至100万元的门票收入。此外,餐饮、住宿、超市、水上乐园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更大。
不仅如此,森林公园景区的开发,还将带动村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一个显见的例子是,村中心白马公园10多年前刚落成时,每天扫出的垃圾都有好几桶,现在,根本见不到一点果皮纸屑。
村里在“集体护林”之初,就培养了木匠、竹匠、石匠、泥水工、箍桶匠等专业人才。林孝良相信,这一“村级专业人才队伍”,日后将渐渐扩充到专业导游、林业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旅游营销人才等等,“哪怕是老头老太,也可以成为农副产品的销售员”。
在森林公园的规划中,“新农村景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贤的“新农村发展设想”是,在海天风光之外,浓荫蔽日之下,让原生态的农家小院与农居生活,伴随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南山上烽火台引发的遐想,成就都市人的“假日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