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奉化市水利局局长的韩仁建,很早就发现黄贤村虽然地处偏僻,但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贤人的“种林护林”故事就早已声名远播,引得宁波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踏着泥路,前来试种新品种:桉树和美国松。
但黄贤最初为人所知,却是其先走一步的“工业兴村”发展模式。
早在1972年,黄贤就有生产队办起了“天竹筷厂”。为体现办厂的优越性,厂里还给村里44户家庭每家发了一只“钻石牌”手表。这在当时,可是不亚于如今笔记本电脑的稀罕物。
难能可贵的是,黄贤随后建起的一批企业,比如1977年创办的综合厂、1981年建立起来的服装厂等等,都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为改变村容村貌做出了贡献。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支撑村庄改造和集体护林的资金来源。
当“新农村建设”成为流行词汇后,黄贤村的村委会主任林崇明感慨道,“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等主要内容,黄贤早就已不自觉地在实施:最早在奉化创立村办企业;早在1979年,村里就开始了住宅规划和改造……
这一次,历来在周边村落中显得“有些另类”的黄贤,又开始“标新立异”。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创新”,靠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先行者的勇气和点子,而是全体村民几十年的努力。
现任奉化市政协副主席的韩仁建,由于多次到村里考察水利设施,陶醉于村落美景,因而最早向黄贤村提议,凭借其多年来积累下的“绿色”——高达86%的森林覆盖率,何不申请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名称,对于黄贤人来说并不陌生,只是他们从未将“省级森林公园”的宏大叙事与本村的发展实际联系在一起。
黄贤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逐渐走上下坡路。由于离城市较远,“人才留不住,职工养不牢”;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服装主业,在激烈的市场竞赛中,优势不再明显。最为关键的是,混杂在山林间的服装企业,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
经多方论证,2001年,黄贤启动了森林公园申报工程;2004年9月,省林业厅正式发文,批准在黄贤成立省级森林公园。两年多后的今天,从“工业兴村”到“生态强村”、“旅游兴村”的转变,在黄贤已初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