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钱塘周末
3  4  
PDF 版
· 他们在记录声音中的“原生态”
· 一份容易被忽视的资源
· 一位沉迷于声音的人
· 墨色一样的质朴与宁静
· 一种和商业接轨的远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珍贵的声音正从我们的耳边逐渐消失。声音具有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因此,一场“记录原生态声音的文化行动”也顺势而起。目前,有不少机构和个人已在从事原生态声音的记录。
他们在记录声音中的“原生态”
■本报记者 竺大文 实习生 王晓丽
  我们常说想起某人的音容笑貌,又有个词语叫“先声夺人”,都是以声音居先。声音,与自然界,与一个人,与一个城市,与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珍贵的声音正从我们的耳边逐渐消失。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恐龙,却没有可能准确知道恐龙是如何吼叫的;我们知道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却无法听到他到各地游学讲课的声音;我们知道宋元时期杂剧和南戏风靡,却不能听到当时原汁原味的唱调。

  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声音、响彻三峡两岸的号子声、惟妙惟肖的口技、散落在小巷的叫卖声等等,一些耳熟能详、世代传承的珍贵声音也正处在被边缘化和濒危的境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周末 00013 他们在记录声音中的“原生态” ■本报记者 竺大文 实习生 王晓丽 2007-3-23 48256F32002924A6482572A30029D78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