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德清上千农业企业求贤若渴
本报联合职介中心牵线搭桥
· 我省首例政策性
农村住房保险争议裁定
· 老梧桐“退休”
· “生日报”悄然俏郑州
· 老梧桐“退休”
· 320国道发生
重大交通肇事逃逸事故
· 江山百岁老人捐献遗体
· “浙江红娘”并购“杭城婚介”
· 婚纱照也创新
· 婚纱照也创新
· 上海将建设
自行车道骨干路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开春时节,德清千家农业企业急需大量农业人才,一些企业老总向本报求助——
德清上千农业企业求贤若渴
本报联合职介中心牵线搭桥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通讯员 李剑民
  “记者同志,请帮帮我们”

  这几天,德清县杨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崔笑萍没有忙在田头,而是整天跑县城,打听哪里有人才招聘会。她向本报记者求助:“我们今年要加快发展,但就是招不到学农和搞旅游的管理人才,眼看今年工作要耽误,我心里急啊,记者同志,请帮帮农业企业吧。”

  据统计,今年德清县上千家农业企业缺乏2000多农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崔笑萍所在的杨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是县农业企业的龙头之一,农业园区占地1060多亩,其中果园600亩、鱼塘460亩,还建有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区。尽管公司有职工120多人,但还是缺人才。

  老崔承诺,这次招聘的农业人才每年二三万元底薪、干得好有超产奖,要求是不仅要懂农业生产管理,还需会搞预算、以及生态旅游策划。但她到县城和省城参加了4次招聘会,只招到几名中技生,农学专业、旅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都没招到。

  浙江清溪鳖业公司总经理王连根也在为此犯愁。老王对记者说:“公司现有200多名员工,今年要上500亩无公害优质水稻项目,但农学方面的人才至今未招到。对于学农人才,我保证只要企业能用上,工资待遇会比城里企业更高一些,每月可给4000元工资,但现在的问题是,没人肯来。”

  德清县种植、养殖业比较发达,上千家农业企业如今都遇上了人才“瓶颈”。据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章开通分析,主要是农业企业投资大、见效慢,在农村田头工作艰苦,有的大学毕业生宁可留在城里不就业,也不愿到农村来创业。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崔笑萍对记者说,农业企业前程远大。像她现在的项目,就不比工业项目收益低,今年种20多亩草莓,收入已达17万元。农业人才如肯来企业,肯定有前途!  

  王根连的企业也很不错,最近250吨甲鱼就要上市,产值就达2000万元。他自豪地说,现在他的产品供不应求。为了不误农时,他只好到社区“挖掘”退休高级农技专家。

  记者跑市场推介农业企业

  3月15日,省人才市场举行综合性人才大型招聘会。记者来到会场帮助寻找农学人才。有的应聘者对记者说:这年头都往城里钻,谁还学农啊。

  记者问浙工大经济管理学的两名应届毕业生,如农村企业有岗位,条件也不错,去不去?他们坚决摇头。

  招聘会结束时,记者才看到一群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进入市场,其中有3名是河南农大应届毕业生。

  学农学的张贵问记者:“听说浙江经济发展快,工资高,工业企业很缺人,我和同学们就赶来试试。”记者提醒他:“浙江农业企业也缺人,如让你到那里应聘,去不去?”他回答蛮干脆,说:“如待遇好、工资高,可以考虑。”记者把王连根企业的地址及联系电话抄给了他,他表示马上联系。

  下午,记者来到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据中心副主任王己明介绍,开春到现在,中心已办了三场人才招聘会,发布1463个岗位,有845名各类管理人才已被企业招走。针对农业企业招不到一线管理人才的问题,中心正采取措施,打开了省际人才服务合作的通道,通过向黑龙江、四川、安徽、广西、青海、宁夏等地职介部门求援,并直接与当地大中专院校联系,已开始引进一批农业企业急需的人才。

  动员更多人才到德清来

  听说德清上千家农村企业难寻农学人才的情况,省职介中心的负责人和记者一样着急。王副主任拿出外省大专院校毕业求职信息给记者看,从中挑出一批农业企业所需的农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份湖北技术学院2007—2008届毕业生求职资料引起记者注意,上面有200多名学商务文秘、经济学的毕业生,还有150名学旅游管理的毕业生,这些符合崔笑萍的企业的要求。

  记者立即与湖北技术学院毕业生指导办公室黄新云主任取得联系。他听了记者介绍后说,学院要动员毕业生到德清农业企业来工作。

  记者把崔笑萍的企业及联系电话告诉他后,他表示马上会与企业联系。他说,去年他曾与院长到温州一带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有10名同学在乐清、苍南等地就业,各方面情况很不错。因此,学院今年把毕业生就业重点开发放在浙江各地。

  省职介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愿意为农业企业牵线搭桥,希望德清这些企业提供所需人才的种类以及要求,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向省外职介部门求援,力求尽快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德清上千农业企业求贤若渴
本报联合职介中心牵线搭桥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通讯员 李剑民 2007-3-21 48256F32002924A64825729F002B50E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