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见证科学发展。过去的一年,我省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基本稳定,“环境幸福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浙江人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请看记者为您采撷的一组数据。
60.2% 和82.2%
这里水好、空气好
喝的是放心水,呼吸的是清新空气。谈起浙江人的幸福生活,这无疑是两项重要指标。但去年,却是我省雨水严重偏少的一年,环境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有挑战,成绩得来才倍感不易。我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60.2%的省控监测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钱塘江流域市界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66.7%,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均在82.2%以上,三项指标均比上年提高。
80%
“致富路”走得更环保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同样可圈可点。畜禽养殖是我省许多农民的传统“致富路”,但也是农村优美环境的“捣乱者”。去年,我省对畜禽养殖业进行了“净化”处理,完成了339个存栏猪10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建设了31个生态畜禽养殖场小区,启动了杭嘉湖地区174个存栏猪5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7个和10个
该“改造”的一个都不放松
谁对环境友好,就给谁发展机会。在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同时,我省还对工业“存量”进行了环保改造。
去年,我省公布了重点耗能单位和节能产品、技术导向目录,加强对七大重点行业和1311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监管,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水泥业为例,全省共压缩落后生产能力700万吨。
与此同时,对“摘帽”难度较大的10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省政府分管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我省还加快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生态化改造在全省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全面推进。
23亿元和25.3%
公共财政的“环保情结”
公共财政为公共福利而谋。去年,我省对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共安排专项资金23亿元,增长了25.3%。有了更多财力支持,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污染整治全面推进;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行省财政专项补助,开展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展迅速,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增加55万吨和5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