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毛泽东以史论政拾粹
· 心态史的缘起
· “当代浙学论坛”:学术交流的新平台
· 《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
系列丛书出版
· 艺术生产:审美价值的体现
· 哲理漫画
· 趣味逻辑
· 身体热消费与头脑冷思考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 郊区的蔓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术生产:审美价值的体现
林日葵
  艺术经济学是研究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活动全过程的科学,在这门科学中,我们把艺术生产看作是艺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成果,它表现着时代的激情,积淀着历史传统,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但是,艺术不仅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表现在它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生产。它是通过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由精神产品转化为特殊商品的客观消费过程,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这种生产是建立在一系列社会分工环节上的,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精神生产劳动。换一句话来说,艺术生产劳动,创造着人类社会精神生活资料。所以,马克思曾明确提出:“在精神生产中,表现为生产劳动的另一种劳动”,“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

  在新时代,艺术成为“生产”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和商业化过程,也是一个深刻的文化过程。这是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共同具有人文性的体现。未来的艺术,将是既符合审美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的艺术,未来的经济也将是既符合经济规律也符合审美规律的经济,这样的发展才是合乎人的全面性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艺术生产”理论,这充分显示出时代的活力,其从生产的角度看艺术、从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对艺术问题的根源性解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艺术生产又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其实质是生产审美价值,而非生产商品价值。艺术生产既是艺术本体的精神生产,又是艺术载体的物质生产。从艺术本体生产来看,艺术生产过程是审美艺象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我们从艺术载体的物化生产来看,艺术载体是艺术本体的物质媒介,没有艺术载体,艺术本体就无法存在,也无法保存下来。

  同样,艺术产品集欣赏价值、认识价值、研究价值于一身,也是人们用艺术的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因为人的社会认识和艺术生产是统一的,艺术生产者头脑中的艺术思维与物化的实践创造活动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并贯穿于艺术生产的全过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