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心理健康:军队战斗力的基石
· 目击征兵心理检测
· 提高兵员素质的新尝试
· 让带兵人更容易因材施教
· 心理检测:挑选坚强的士兵
· 心理检测:挑选坚强的士兵
· 军人职业素养新“准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心理健康:军队战斗力的基石
  我国军队对军人进行心理测试最早应用于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2006年冬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征兵体检中加入了心理测试项目。可以说,心理健康成为中国军人的必备素质。

  空军心理教育疏导研究中心主任武国城教授,是我国军队中较早进行军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负责飞行员心理选拔、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多年。

  武国城说,现代信息化战争,从作战样式到武器装备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参战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力、性格、国防意识和献身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心理素质必须达到一定水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人的心理素质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双重作用。虽然入伍后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会使人产生改变,但是入伍前心理素质基础较好的青年毕竟更加具备发展优势。当前我国走的是质量建军的精兵之路,每年只需要补充有限数量的适龄青年入伍,如果增加心理测试,就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及早了解应征青年的军人职业适应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包括躯体健康,还应当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功能状态,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军人。军队的战斗力涉及多种因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武器装备多么先进,都需要人去操纵,人的因素总是第一位的。所以,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军人素质永远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石。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军人来说,还需要强调具有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灵活应对复杂艰险情境的智能和体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持久的战斗心理准备和常备不懈的意志耐力,以及顽强的心理自愈康复能力。

  武国城介绍说,国外军事人员心理选拔历史可以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采用了被称之为陆军甲(乙)种智力测验的团体测验。后来,世界各国在军事飞行员等特殊军兵种的人员招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心理学研究。

  到目前,外军在征兵过程中采用的心理选拔方法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精神疾病评估方法,主要采用疾病的医学模型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模式;二是实验心理学方法,建立在测量误差、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三是差异和人格心理学方法,是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个体差异。

  我军对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心理学运用于部队建设表现在若干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注重研究官兵在遂行军事任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例如将面临危险时的恐惧反应定性为心理反应,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分开来,采用心理学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视角。目前,维护广大官兵心理健康工作已得到我军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军基层部队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站(室),随时为官兵提供服务。

  据外军资料报道,常规战争中,心理伤减员率占伤员总数的四分之一,预测未来高技术战争心理伤减员率可能增至三分之一。我军已在相关领域作好充分准备。

  >

  链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