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寂寞是一种环境
· 暮年笔耕
· 听 秋
· 远方的大海
· 窗外传来的摇篮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暮年笔耕
■万中原
  离休后,为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内调节生活,争取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选择了少年时代爱好过、50年代尝试过、文革中被攻击为“追求成名成家”的文学创作之路。

  一经选择,大脑记忆库里的记忆奔涌而出,最先映现也是印象最为深切的,是当年投奔新四军的出发地——被日寇四面包围称为“孤岛”的上海租界区,被恶魔威胁着生存的少年时代:我正跳过小学六年级考进初中一,却总是安不下心来读书,也没心思玩耍,成天价地忧思、激愤、奔走、呐喊,寻问中国还有没有得救?……

  这些体现着中华民族觉醒和一代少年反思奋进的往事,尽管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对于处在人生长河源头的少年——奔向新世纪的希望一代,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人是要有精神的,尤其是青少年时代。这么想来,心头不能平静,动笔写起《孤岛少年》这部小说。

  我毕竟政工干部出身,习惯逻辑思维,生疏于形象思维,能上课演讲和起草工作报告,写起长篇小说来却思路不活,细节不细,人物欠形象,缺乏故事性。屡经修改的稿子向京、沪、杭六家出版社投稿均先后被退回来。我不免为这严峻的退稿情况感到烦恼,视之为欲罢不能的思想负担,有点泄气。

  只是没有动摇对文学的信念,没有放弃内心的愿望,还是一稿一稿磨下去。终于磨得思想开窍,意识到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小说创作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要求塑造形象化的人物,构思耐人品味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于是便有第九稿的出现:以沈姐姐被汉奸骗去受辱而自杀,弟弟沈兴和的同学季志祥、吴根法立志报仇这一令人产生悬念的突发事件开了头;通过错综复杂的多角斗争,伴随男女同学间的感情纠葛,使故事和人物的发展变幻莫测:杀死汉奸后又回到开头实际上是结尾的路子上来,三个少年踏上了各自的人生征程。小说《孤岛少年》出版后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后来还有第二、第三次印刷(加上第一次,共印11000册)。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文学创作具有无限魅力,它唤醒了梦幻,充实了想像,激活了情感,启迪了智慧,促使我想到啥就写啥,写一篇是一篇。可到了现在回过头来整理,却发现无意之中有立意,这个立意反映了文学源于生活,我长期生活中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历史情结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战争。

  尽管有的是老师讲给还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我听的(“九一八”事变),有的经过全家逃难铭刻在心(“八一三”事变),有的通过下连队帮助工作而熟悉(如解放一江山岛),但更多的是时任连政指、营政教与可爱的战士们一起投入的战役、战斗。我作为参战者也是幸存者,觉得有责任把当年实地进行的伏击、攻城、村落攻坚、反坦克、渡江登陆、山地攻防等各种形式的战斗,从记忆库里掏出来,见之于文字,让后人了解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战争是怎么进行的。

  我更富有感情地怀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战友,为他们的事迹分别写了八九篇散文,有一篇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于《人民日报》刊出。一百多个血肉之躯,在北朝鲜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原地冻结在冰雪堆起的防御工事内,构成了中外战史上前所未闻的一个步兵连集体的冰雕塑像。我就用这悲伤的文笔追思实录,让先烈的光芒照射大地,供盛世人民凭吊瞻仰。

  曾经读到一篇评论《砚边残墨》,文中将“青春、激情、欲望、幻想、焦虑、郁闷,甚至精子的产量”,作为写文章的最重要因素,这在“七老八十岁的人身上还有多少呢?”视老人写文章为“写作的悲哀”,将他们的文章比作“玻璃盒内毫无水分的干尸”。这不是一篇孤立的怪文,也不是偶然碰巧的操作。

  我多年笔耕遇到的慰勉和炎凉中,已感受到创作界、出版界有些人士对老年人写作,不能一视同仁地给予适当扶持的一席之地。有的表面上应酬,实际上不屑一顾,投的稿子看都不愿看。有的出版社出的书以全部包销了事,当一家新华书店打电话给出版社要求订购一部分,出版社竟说没有这种书,我得知后催问,仍以包销为由拒绝协助,后来我设法运去80本书给该新华书店销掉。

  现在,七老八十的愈来愈多,有文化的一部分老人正是在这种历史传统熏染下,基于对我们党、国家、社会的信念,祈望后代更好开拓未来;并希望自己每天适度的脑力劳动,让日子过得充实,促进身心愉快,也是老有所乐,而动起笔来。虽偏于忆昔,写不出时尚作品,但拾遗补缺,提供真实的文史资料,至少可吸引部分有兴趣的读者,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诚挚地希望让老中青三代作家、作者携起手来,共同为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繁荣文学艺术而奋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