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利益机制调整 代表未来土地管理改革新方向
· 各行业提出的用地总需求 已超过国土面积
· 滥占土地之风 为何屡禁不止
· 遏制工业用地 低价甚至零地价恶性竞争
· “新政”背后:土地管理改革新方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各行业提出的用地总需求 已超过国土面积
  今年8月底上报国务院的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并未如先前预期的那样迅速通过审批。这份备受各方关注的修编,事实上报送国务院的时间已经晚于预期两个月。

  谈及“迟到”的原因,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说,各行各业都谋求自身加强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多要地,根据国土资源部掌握的各行各业提出来的用地需要,甚至超过了我们的国土面积。

  对规划用地的争夺只是当前用地矛盾的先期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土地“闸门”失守的现象愈演愈烈。根据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部分城市卫星照片执法检查情况统计显示,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61%和5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

  “从今年年初摸底情况看,这一势头还在上升,”国土资源部相关人员表示,滥占耕地现象凸现,“以租代征”或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名,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在规划计划之外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竞相压低地价甚至以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造成工业用地过度扩张、重复建设。

  滥占乱用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顾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用行政力量推动投资增长,竞相“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有8个省(区、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超过50%,地方投资成为推动新一轮投资扩张的主导力量。

  受此影响,自2003年以来,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现象,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并未收到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在近乎30%的高位徘徊,二季度的GDP增长更是高达11.3%,创了1996年以来季度增幅新高,直到8月,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才回落至21.5%。

  从耕地保有量看,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而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未来5年耕地底线是18亿亩。这意味着,未来5年可以转为建设用地的耕地最多只有3100万亩。而在“十五”期间,这仅仅是有的年份一年的耕地减少量。

  正是基于如此的严峻形势,温家宝总理于6月15日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必须迅即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否则,不仅影响当前宏观调控,而且危及民族生存和国家长远利益”。相关部门在认真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通知》。7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了加强土地调控的原则和措施。翌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4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通知》。

  “这是继2004年10月《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中国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甘藏春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