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利益机制调整 代表未来土地管理改革新方向
· 各行业提出的用地总需求 已超过国土面积
· 滥占土地之风 为何屡禁不止
· 遏制工业用地 低价甚至零地价恶性竞争
· “新政”背后:土地管理改革新方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滥占土地之风 为何屡禁不止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

  别墅用地的失控,只是当前滥占土地之风的“冰山一角”。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用“面广量大,花样迭出”来形容当前的土地违法现状。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仅今年头5个月,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土地违法案件25153起,涉及的土地面积同比上升近20%。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是,滥占土地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呢?

  原因一:“圈地风”转刮“租地风”,各地大打政策“擦边球”。所谓“以租代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三个规避”:规避依法审批,规避依法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规避依法缴纳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以租代征”虽然是新出现的土地违法行为,但却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地方不仅村组自己出租、企业到村组租赁,连政府也从农民手里租来土地出租给企业。如西部某城市搞了一个工业小区,占地2000多亩,全部是租用农民集体土地。

  原因二:新建、扩建开发区现象死灰复燃,土地违法“梯度西进”。近来,中西部一些地方开始仿效东部地区,以各种名目、各种形式变相设立和扩大开发区,假借开发区名义招商引资。如中部某省一市占地1200亩建产业基地、占地5000亩建小商品城,最近这个省的省会又圈占了1万多亩地建工业城,全部在规划之外。

  原因三:擅自调整规划,化整为零报批用地。根据有关规定,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审批。一些地方为了避开这道手续,或擅自调整规划,或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或拆分项目化整为零报批用地,将大量基本农田调出去当了建设用地。如东部某省近年来通过调整规划,使用了几十万亩基本农田,根本没有报国务院审批。

  原因四:地方政府在背后撑腰,违法占地更加肆无忌惮。当前,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到地方政府。

  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分别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和面积的60%和50%,有的高达90%以上。

  滥占土地之风屡禁不止,一方面造成大片土地包括耕地被乱占滥用,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部分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被侵害,刚刚好转的土地市场秩序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严重妨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使中央政令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有专家指出,在当前滥占土地之风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仅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很难将土地违法案件一查到底。这就需要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尽快查处公布一批违法用地大案要案,起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同时,还应在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寻求一些治本之策。(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