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从一个改革开放前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现在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县,创造了“义乌奇迹”,其经验可以总结数十条,但义乌人立足本地实际、按规律办事是第一条。
顺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规律”。在生产力构成的三要素中,作为劳动者的“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然而,人是有物质利益追求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有利于维护其物质利益的体制机制。因此,尊重广大劳动者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承认和保护广大劳动者和创业者的各类“财产权”,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制度保障。义乌的发展尽管有其独特性,但不断突破旧体制下制约生产力发展的藩篱,不断激励和推动老百姓自主创业和经济发展则具有普遍意义。
顺应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联动”发展规律。考察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经济中心的形成,都发端于“市场”的兴起。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做到“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坚持城乡统筹,做到“以工哺农、以商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充分反应了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三位联动”规律的内在要求。
顺应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对政治文明提出诉求。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文化需求和民主愿望必然随之增强。义乌在重视加快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重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做法,符合“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规律。
顺应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政府调控(看得见的手)、非政府组织介入(雾里看花的手)”的“三手互补”规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则要靠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然而,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能“包医百病”,大量市场管不了、政府管不好的“中间领域”需要中介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来介入。这就要求政府彻底转变职能,妥善处理好“无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义乌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兴商建市”这一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进而实现“发展促和谐、民主推和谐、公正求和谐、管理谋和谐、稳定保和谐、文化育和谐、包容利和谐、中介调和谐”的实践,充分反映了义乌人对“三只手”互补规律的深刻认识与自觉利用。
同时,义乌的发展还顺应了“软硬实力”相辅相成的竞争力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