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温州龙湾区人民医院的输液厅里,两位年轻的高中老师边挂点滴边向记者吐起苦水。“一轮轮下来,总算吃完了。”这位永强某高中的班主任王老师感叹。“这个月赶了20多场。”“学生一番好意,推辞不掉。”旁边的金老师苦笑道。
突然间超负荷的酒席应酬,令两位老师力不能支。“本想在暑假好好调养,没想这个月比上课还累。尤其现在的学生很懂酒桌场面,一个个变着法子轮番敬酒”,王老师指指自己的肚子,“喝得我肠胃吃不消了,这两天老是腹泻。”一旁的金老师则称这个月下来,私人时间差不多被占光,并打趣道“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眼看着要开学了,还得先调理身体。
宴席:借谢师收人情
温州市区王女士的女儿今年报考了本地的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几天前她替女儿张罗着举办了酒宴。“老师教了3年,没功劳也有苦劳,请老师吃顿饭是个礼节。”王女士的说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不少学生也认为,如果老师拒绝参加,意味着自己在老师眼中缺乏地位。
连续4年担任高三段班主任的汪老师对“谢师宴”深有体会。他说,一些“谢师宴”是借“谢师”的名义来收人情。“一些家长吃了亲戚朋友的谢师酒,送了不菲的人情,现在借机回收。”汪老师透露,“谢师宴”中老师可以缺席,但有人情往来的亲朋好友大多会被邀请。
感恩:不应局限请吃
温州市区某中学的李老师表示“谢师宴”是学生尊师重教的一种体现,但感恩之情不应局限于这种社会应酬形式,“其实学生能抽空来老师家里坐坐聊聊,我们就很欣慰了。”
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守义认为,古代拜师谢师,大户人家有大摆宴席的传统。现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谢师宴”已流于形式化,满足了家长的个人人情往来,也不乏有商家为盈利而推波助澜,而“谢师”在某种意义上却很少体现。
“谢师宴扰乱了老师的正常作息安排,昂贵的酒席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另外学生间还会形成攀比之风。”刘守义认为感谢师恩可以多种多样,如此频繁的请吃过于庸俗化、形式化,不宜提倡。
(据《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