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
· 值得敬仰的 科学“隐士”精神
· 头等数学家,常常需要发呆般的冥思
· 解答难题,是打开一扇通往无尽乐趣的大门
· 我知道现在流行自我推销,但我并不认同
· 从自由思考里,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头等数学家,常常需要发呆般的冥思
  获得菲尔茨奖,是因为佩雷尔曼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过程中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四年以前,佩雷尔曼宣布,他能够证明庞加莱猜想,采用的是汉密尔顿发展的“瑞奇流”(Ricci flow)方法。当时,佩雷尔曼没有按照国际学界的惯例向著名学术刊物投稿,而是把自己的论文贴在网上。

  几十年来,数学家们已经为解决庞加莱猜想做了许多努力,已经认识到瑞奇流方法可能给庞加莱猜想带来曙光,所以佩雷尔曼的文章在网上一公布,马上引起数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开始研读他的论文。

  论文的难度非常大,但是这些世界顶尖数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他的论文有什么错误,相反,他们越来越相信佩雷尔曼的构架。即使只算论文已经验证通过的部分,就包含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创造,哪怕最后发现其他地方有错误,成功的部分也已经是一项划时代的工作。

  佩雷尔曼的确特立独行,在网上发表关键论文以后就既不投稿也不露面,甚至连菲尔茨奖也无法把他吸引出来。他还拒绝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著名学府的聘请,宁可“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

  “我们不能够说佩雷尔曼不是一个理性的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王则柯说,经济学所谓的理性人,指的是追求自己目标的人。佩雷尔曼也是理性人,只不过他的目标和别人不一样罢了。别人追求金钱追求热闹,佩雷尔曼追求能够入静的生活。所谓人各有志。当然,这也与数学家的工作方式与众不同有关。

  “头等的数学家,常常需要发呆般的冥思。”俄罗斯上个世纪的大数学家邦德里雅金,14岁的时候就由于做化学实验而双目失明,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在圣彼得堡斯捷克洛夫研究所。王则柯说,想象一下邦德里雅金如何在冥想中成长为大数学家,我们就能够理解,所谓“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