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之际,历时20天、走访欧洲6国9个港口城市的“寻访丝路古港与航海文明”之旅,也于7月9日结束,它为读者了解欧洲“蓝色文明”,带来了第一手见闻。
记者游览了热那亚港区。热那亚目前正在进行以重建和扩建港口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城市规划,预计耗资50亿欧元。送给中国记者的画册标题是:《热那亚,一个等待重新发现的城市》。此外,法国马赛也希望借助世界航运巨头的进驻,进一步振兴港口经济。
荷兰著名港口城市鹿特丹,正在计划修建第二个集装箱码头,总投资也将达50亿欧元。鹿特丹港务局总经理说,在荷兰,每一欧元的GDP里,就有15欧分来自阿姆斯特丹空港和鹿特丹海港。瑞典哥德堡港也计划在未来七八年里,将目前8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翻一番。
令人高兴的是,这些雄心勃勃计划的推动者们,几乎都对中国怀着浓厚的兴趣。“欧洲港口都希望同中国开展合作。鹿特丹港口经济每年12%的增量中的一半是来自中国”,鹿特丹港务局总经理说。
在阿姆斯特丹的海事博物馆,记者看到一幅金黄色的油画,画面上是当年繁华的黄埔港,水面上到处停满了飘扬着各国国旗的商船。左边的一幅油画画着珠江的出海口——虎门,江面两边的小山上散布着防御工事。陈列柜里展示的是我们只能在教科书中看到的中国传统服饰和瓷器。
抱病接受采访的葡萄牙海军研究院院长贝雷拉将军,在里斯本家中搬出他去年应邀到南京参加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时获赠的“宝船”模型,以及12个大小不等的古代中国测量星体以确定海上行船位置的牵星板。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哥德堡,港区的东、西方向分别是森林和鸟类保护区。因此,这个波罗的海第一大港的扩建只能向内延伸。哥德堡对于港区环境的保护,获得了欧盟颁发的2004年度“最佳洁净港”奖牌。
在水城威尼斯游人如织的圣马可广场,朝海的方向矗立着两个柱碑。这里曾经是威尼斯的城门。古老的威尼斯没有高耸的围墙和深深的护城河,它体现的是开放包容的精神。正是秉承这一精神,威尼斯接纳了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里精明的犹太人,让他们在这里经商致富。
葡萄牙的贝雷拉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十七、十八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主要是因为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因为宗教冲突而无法通行。与大陆相比,海洋是无法抵挡的。通过蓝色的大海,欧洲开启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海上贸易史。
在“哥德堡”号首航中国的260多年前,中国对于欧洲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古国。这里出产的茶叶、优质的丝绸和瓷器都令欧洲上流社会着迷。
260多年后,展现在“哥德堡”号面前的景象已经完全不同,昔日两岸静谧的渔村和民居,变成了繁忙的港口。高大的龙门吊车以惊人的速度装卸着从世界各地驶来的船舶上的货物。旧时的木船作坊被正在崛起的造船厂取代。
“了解人类探索过的航海之路”——在对6国9港的采访中,记者不断体会到欧洲人的这一信念。在意大利热那亚老港码头附近,我们看到一群专程从都灵赶来的中学生正等着海洋馆开馆。参观这座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海洋纪念馆是他们此行的第一个项目。
“我们没有在普通学校专门开设航海方面的课程。不过在任何一所学校,这座城市的航海历史都是教师们着重传授的内容。”热那亚大学航海史和古地图专家阿斯藤戈教授说,“航海是我们重要的城市记忆。”
在欧洲港口城市的海洋博物馆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海洋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儿童区域。在遍布各地的航海俱乐部中,培养孩子们的航海意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项目。在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的“海盗史”展区,我们看到了母子、爷孙一起游戏的场景。海洋文明的基因,正在潜移默化,深深地植入后人的心灵。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