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心脏”,城乡统筹网络是筋脉。嵊州把统筹城乡发展“十网建设”作为政策服务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投入建设资金65亿元,其中财政21.2亿元,初步形成了“十网”框架。
村镇布局网 在实现“一张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基础上,重点实施推进城镇化“一个中心城、5个中心镇、100个中心村”的“15100”工程。特别是对全市农村,按照“做大中心村、做优示范村、迁移高山村、撤并自然村”的思路,制订完善了238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撤并了928个自然村,完成高山移民8000多户。还在两个镇开展了行政撤并试点,撤并66个行政村。
城乡交通网 5年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20.24亿元,同比增长158.6%。上三高速和甬金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完成190公里县乡道改造和800公里康庄工程,10路公交车辐射城乡,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至2005年底,全市拥有公路总里程1788.34公里,比“九五”期末净增867.33公里,基本形成了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市区到中心镇“半小时交通圈”的区域交通网络。今年将全面完成康庄工程和县乡道改造。
信息网 2005年信息化水平达到105%,在全省率先开通“农业在线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遍布全市农村,创出了全国经验;电信、广电、宽带等骨干网络已覆盖各乡镇。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万户,其中农村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互联网用户4.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0%以上,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和调频广播“村村响”。
燃气网 完成了燃气专项规划,建成以8个燃气供应站和87个燃气充装点为主的二级供应管理网络,建成区和集镇燃气普及率已达98%,农村燃气普及率92%以上。市区还启动了管道燃道工程,铺设供气管道12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1300多户。
现代流通网 实施“镇有放心超市、村有放心店”工程,推进农村消费安全建设,放心店和放心超市创建完成省、绍兴市年度考核任务的150%和112%。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强化源头控制,对主要批发市场实施商品质量全程动态监管,初步构建了全社会放心消费体系。
健康保障网 5年累计投入2.5亿元,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医疗基础设施外,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在人口500人以上村都建立了医疗卫生点,在中心村设立了医疗卫生站,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了医疗卫生体系。在原有农村自来水管网的基础上,实施了涉及200个行政村、18万农民的安全饮水工程。从2005年1月起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有54.3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占到应参加人口的90.23%,市财政为此每年拨出1400万元。
社会保障网 通过实行“五保合一、五费合征”,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5大保险相结合的完整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各类参保对象已达8.7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障覆盖率已达100%,工伤保险已基本全覆盖,3.5万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养老保障。完善低保实施办法,有4146户、6530人享受低保,年发放保障金343万元,做到应保尽保。2300多名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6790多名学生得到教育券资助,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孤寡老人因失去依靠而分散居住”和“不让一位学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的目标。每年组织开展“爱心助困大联动”等活动,确定12月30日为“慈善日”,公务员每年捐献一个月工资,36家企业倡导建立了“慈善基金”,基金总额达5600万元。
文化教育网 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5年累计投入16.3亿元教育发展资金,新增教育设施25.8万平方米;按照“高中向市区集聚、初中向集镇集聚、小学向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布局思路,撤并小学101所、初中7所;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所有乡镇创建成为省级教育强乡镇;全面实施了教师素质提升、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和放心班车五项工程。相继实施了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民转移就业工程,累计有45万人次接受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培训,7万多农民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其中向工业转移5万余名。围绕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越乡文化“六百”工程,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和383个村文体活动中心(室),基本形成了城乡三级文化阵地网络。以“一卡三队六中心”为载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工作,全国“丰富外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嵊州召开;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取得突破,新发现的小黄山遗址位列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融网 合理调整银行网点布局,增设农村集镇新网点,完善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功能,加强了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支农制度,市农村合作银行专门拿出3000万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家庭个私经济发展。
平安网 围绕“平安嵊州”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基层维稳网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刑事发案率增幅呈现下降趋势,信访工作考核位居绍兴市第一,安全生产已连续3年实现事故零增长目标,21个乡镇(街道)全部达到“平安乡镇”标准。加强了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平台建设,建成率达到100%;建立了联调、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使全市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得到妥善解决;全市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达到85%以上,去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