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岂能利用公众同情心博流量

  逯海涛

  “超时半个小时,抱着患儿求顾客别给差评”“午夜十二时患儿在摇篮陪骑手送单”……近日,多条关于“美团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10月20日,美团官方账号“小团有话说”发布声明,经多方核实,多个视频中的场景均为虚假摆拍。

  最近不少网友刷到骑手带着患儿艰难谋生的视频,有些人感动之余,还给这些博主转账。没想到,这些“感人”故事竟然是摆拍。

  美团的及时澄清,给广大网友提了个醒:献爱心没错,但是也要擦亮双眼,毕竟网络上的套路实在太多。从这些摆拍视频集中投放的时间来看,不太像个人行为。这背后是否有机构推手在统一策划、引流?相关部门应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决不能让这些虚假视频利用公众的善良和同情来博取流量、获得利益,消耗网络正气、破坏社会信任度。当然,其中一些博主声称虽然视频为摆拍,但孩子生病属实。对此,应慎重辨别。但无论如何,不该用摆拍的手段吸引关注博取同情。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的假段子、假故事、假人设层出不穷,而唯流量逻辑是造成此类现象的本质。

  一些短视频博主、MCN机构为了追求利益,专门设计剧情吸引流量,更不乏利用争议性话题博眼球的情况。有的是直接骗钱骗物,有的则放长线钓大鱼,待获得一定流量后,再通过假人设直播带货。若是通过大量账号短时间集中上线、矩阵式发布,其影响更大、危害更甚。从“点读机女孩”的“励志经历”到“猫一杯”的“寒假作业”,再到“东北雨姐”的“乡村故事”,这些网红或者背后的MCN机构深谙流量密码,利用公众的善良来博得关注,最终转化为攫取私利的工具。网络诚信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社会诚信,也塑造着社会诚信。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乱象也导致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反转新闻的频发。而相关部门的不断整治也给这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合法、真实、诚信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对于网红造假行为,既要有严格的事后追责,也要有行之有效的事前管理。对一些平台方来说,由于和各类博主、主播同属利益共同体,对一些擦边违规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平台既是责任方,更是受益方。只有自觉规范平台秩序、净化网络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平台的声誉和信任度。在整治虚假视频博主的同时,也应加强平台侧的专项治理,纠正唯流量倾向,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岂能利用公众同情心博流量 2024-10-22 27147586 2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