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铸就浙江土特产之“特”
张萍
“西施故里的特产是珍珠”“衢州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鱼子酱产量”“嘉兴的白玉蜗牛产量占全国70%”……近日,与浙江土特产有关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和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不同,这些“隐藏款”土特产并不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网友惊呼“浙江人的嘴是真严”。但对行业中人来说,这些地名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这种大隐隐于“市”的土特产,的确很有浙江味。
要破解这些土特产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恐怕洋洋洒洒几万字也说不完。但如果从一个总括性的视角观察产业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些共通特质,例如专注。发现一门生意就一头扎进去,打开一个市场就不断开拓下去,站上一个风口就马上转型,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工厂,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不断转型升级,不断巩固优势,小商机最后孕育出大产业。
专注市场。这些产业很多都非原产“原装”,经历颇多传奇色彩。比如诸暨山下湖的“第一颗珍珠”,源起50多年前一位商人到诸暨收河蚌,村民受到启发,特地拜师学了养蚌育珠的技术。嘉兴的白玉蜗牛,第一家养殖户出现在1987年,靠着养殖带头人的早期“触网”推销,适应市场需求改良加工方式,走向了规模化扩张。衢州是从十多年前依托乌溪江优质的冷水资源引进鲟鱼养殖加工企业的。靠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市场的渴望和研究,这些产业从零起步,不断调整生产和销售模式,深耕市场,才有持续“更新”的故事和市场口碑。
专注技术。活体蜗牛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大量损耗怎么办?蜗牛产品如何实现稳定良好的品质?珍珠高密度养殖、过量投饵投肥等带来环境污染与质效不高怎么办?解决这些问题就须专注技术。而鲟鱼养殖要过的技术关就更多了,鱼子酱之所以贵,与其养殖难度、加工要求和人力成本等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种古老的珍稀动物,鲟鱼对水温要求极高,鱼子酱的加工和运输也非易事。土特产的高市场占有率,是从持续的攻关克难中来的。而技术的闯关,又与人才、资金、政策等密不可分。但当强大的技术进步内驱力和有利的外部因素结合,就会催生竞争力,从而稳固市场的“护城河”。
专注富民。嘉兴“蜗牛哥”带动成立全国最大的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增收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共富车间”充分吸收周边低收入人群和就业困难人群就业。桐乡的湖羊“共富羊棚”项目,通过统一代养和联农带农两种方式,带动帮扶困难群体一起“兴羊共富”。土特产的发迹之路,总是洋溢着群众首创精神,受到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牵引,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助力。
土特产能打造“金饭碗”。不久前,全省乡村“土特产”发展调度会暨高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公布,目前浙江土特产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全产业链达106条,实现产值2780.2亿元。前三季度,全省土特产全产业链共带动463万人就业,人均收入达4.93万元。都说浙江人胆子大、脑子活,民营经济基因强大,然而如果没有专注一行、深耕一业的质朴韧劲,我们就不会看到这些“隐藏款”土特产惊艳世人。干事创业,就怕专注二字,一种把事情做深做透的心态,总能闯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