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观点

红黄牌,倒逼专业瞄准市场需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9月25日发布,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二十四条举措。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稳就业压力增加,在此特殊背景下,中央重磅发文,体现了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为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具体来看,此次文件从多个层面进行了部署,包括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等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结构性就业矛盾,文件特别提到,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这一举措成为此次文件的一大亮点。

  高校是人才输送的重要阵地,但很长一段时间,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和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着脱节的情况,专业对口率、就业匹配度不高,造成“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加剧了就业压力,也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新经济形态、新职业快速涌现,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难以跟上步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人才培养方向和市场需求出现错位。

  文件要求,高校专业设置将显著增强就业导向性——“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亮黄牌甚至红牌,相当于强化专业淘汰机制,有效纠正专业设置偏差,确保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

  高等教育不能脱离实际,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策略,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紧跟市场,确保教学内容跟得上市场的变化趋势。

  此前有媒体报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一些内燃机专业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这就提醒我们,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捕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依托市场信号来灵活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让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岗位。同时,那些岗位需求大幅减少的专业,要及时缩减招生规模,该“红牌”淘汰出局时就要果断淘汰。

  另外,文件还专门提到,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理工农医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依然庞大且紧迫。因此,高校在规划人才培养路径时,应当紧密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现实,将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作为核心任务。

  总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兼顾知识传授和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形势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让校园和职场能够紧密衔接起来。这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也能够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让大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8 红黄牌,倒逼专业瞄准市场需求 2024-09-27 浙江日报2024-09-2700003 2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