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多元投入激活乡村振兴长效动力

泰顺探索“财村融合”富民之路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以及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对于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意义重大。积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近年来,温州市泰顺县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以财金协同、招商引资、乡村“自主造血”的多元投入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形成财政保障、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长效动力,走出一条“财村融合”的富民之路。

  财金协同引来发展活水

  从泰顺市区出发,乘车60多公里,绕过几道弯,爬坡而上,是泰顺县的“东大门”——月湖村。这里虽距G15沈海高速分水关互通口仅3公里,交通便利,但集体经济收入曾一度仅有2万元。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为什么没发展起来?月湖村原始积累底子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助,难以有效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作用。

  如何因地制宜,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2019年以来,月湖村在做好征地、预算编制、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基础上,顺利协调泰顺县农商银行200多万元贷款,结合财政专项补助400万元,投资85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项目,以“政府+租赁联营+村集体经济+低收入农户”,助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泰顺像这样财金协同盘活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活化发展的案例越来越多。

  2021年泰顺联合人民银行泰顺县支行、泰顺农商银行推出温州市首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专项绿色贷款——“美丽乡村贷”,在贷款授信额度、利率及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给予相关乡村、企业或个人优惠政策激励,有效提高社会各方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一针“强心剂”。

  坐落在新南浦溪畔的泰顺古村落库村,如今处处皆景,游客络绎不绝,成了新晋乡村旅游胜地。在古村落建设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为“泰顺县南浦溪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授信71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得益于“真金白银”的支持,当地不少农户做起民宿生意,生活蒸蒸日上。

  “财金协同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叠加,更是一种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财政、金融资金的统筹运用,许多‘沉睡’的乡村资源被充分激活,把乡村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招商引资盘活乡村经济

  “泡一次泉,打开一座城。”在泰顺雅阳镇,温州迄今单体投资最大的旅游项目——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这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大型项目,已经成了曾经以传统茶产业为主的雅阳镇及周边乡村的新发展引擎。

  这样的“月亮工程”的落地,带动乡镇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升级。据了解,今年泰顺雅阳镇以“泰顺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抓手,迭代周边乡村建设,总投资金额达1.56亿元。

  同样以招商引资盘活乡村经济的还有泰顺包垟乡。随着新包公路、溧宁高速文泰段的顺利通车,包垟乡打破了“经济孤岛”的困境,引进了首个10亿元以上集康养旅游、农业观光、乡村振兴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项目——云湖境旅游度假区,带动康养、旅游、餐饮、旅居、果蔬采摘等多产业共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康养+旅游”的新路子,助推泰顺旅游发展。

  农业农村领域招商项目是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新的产业依托。一个个投资项目落地泰顺、走进乡村,为泰顺农村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泰顺乡村人民提供了致富之路。数据显示,去年泰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3元,增长9.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比上年增长15.1%。

  集体经济实现“自主造血”

  如果你在阳春三月走进泰顺仕阳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这样的“美丽经济”,也曾一度陷入困境——200多亩花海只赚吆喝不赚钱,并没有拉动地方经济,打开村民致富之门。

  为让梯田花海恢复元气,仕阳镇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并探索出“农民+村集体+强村公司”的种植模式,在鼓励村民种植油菜花赚人气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再种玫瑰花。在荣西村,由泰顺仕水强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种植的玫瑰花母本繁殖基地,就在油菜花基地边上。

  “仕阳梯田,春天有油菜花,秋天有玫瑰花,我们现在靠美景挣钱!”当地村民说。依托村集体和强村公司,仕阳油菜花每一亩出产三百多斤菜籽油,按市场价格一斤油可以卖二十元,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每户能增收6000多元。

  村民和村集体合作,“捆绑”发展实现双赢,以村民、村集体、农企为主体的财村融合实现了泰顺乡村的“自主造血”。

  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状元村,村集体将280亩的连片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让农田更加适宜机械化作业和村民耕作。同时,村集体与农企合作,采用“农户+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模式,和本地农产品梅干菜加工企业签订芥菜收购协议,每年进行一季水稻+N计划耕种,宜机化项目区域农田将为村集体带来每亩年创收5000元—10000元。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多元投入、多主体参与的财村融合模式已在泰顺深深扎根,并持续生长,不断催生出新的活力与机遇。未来,泰顺将充分利用各种要素,使财村融合的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让乡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泰顺探索“财村融合”富民之路 2024-09-26 浙江日报2024-09-2600013 2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