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不变的“约定” 深厚的情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当地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并深情寄语“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此行也是他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连续第12年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实际上,每逢春节到基层看望群众这一做法,早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形成惯例。从2003年到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度过了5个春节。本报《第一视点》栏目最近刊发的《记者手记:春节的故事 温暖的牵挂》一文,就对当年的细节与故事作了生动回顾,读来让人如同看了一部有声影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新春足迹”在眼前一一浮现,也为今天的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如何关怀百姓的生动示范。

  在传统观念里,春节本该是阖家团聚的时刻,但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每个春节,习近平同志都选择“在路上”——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送祝福、问冷暖、解民忧。一趟又一趟的奔赴,送去真真切切的关心与祝福,带回扎扎实实的调研与思考,最终收获了满满当当的情意与真心。

  这是“拳拳之心只为民”的生动注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的“起点”和“终点”。体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新春足迹”,氤氲其中的为民情怀颇为动人。在老区,他冒雪进山,为当地破解发展之困出主意、给承诺;在长广煤矿,他下矿井拉家常,和煤矿工人吃一样的饭;在庆元,他亲自下厨,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炒了菜……到底什么是把百姓装在心中?那就是,百姓需要时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百姓无助时总能及时雪中送炭,不管山高水远,始终“与人民同在”的安心与守望。

  这也是“一心一意解难题”的真实写照。关心老百姓能不能过好年,不只是为了体察冷暖,更是为了纾解民忧。“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这是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中留下的思考。老百姓的判断标准其实很朴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在余姚横坎头村,习近平同志亲自把脉当地脱贫致富的思路;在长兴下矿井考察完不久,就划拨资金用于安全隐患整治与技术改造……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这些实打实解决的问题、改善的现状中足以见真章。

  去年腊月廿七,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又一次年关将至,被风雪阻滞在回家路上的人怎么办?困难群体的帮扶到位了吗?春运交通、供电供水等工作准备妥当了吗?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能不能过个好年。在这最需要关怀的时刻,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群众过年,干部过关”的意识,把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的好传统延续下来,多做给群众雪中送炭的事,多把温暖送到弱势群体心坎里,让辛劳了一年的老百姓都能安心过上一个祥和年。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不变的“约定” 深厚的情怀 2024-02-07 26637367 2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