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新闻周刊·民间
3  
PDF 版
· 复旦面试直录 变革高考第一步?
· 一个弃婴的命运与幸运
· “炫富”广告已成社会噪音了?
· “零工资就业”可行否?
· 老人托起的“托老院”
· 百余寿星入“驻”
· 老人托起的“托老院”
· 15个老人再创业
· 18位媳妇16个民族
· 快乐的“托老”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快乐的“托老”生活
  在传统的道德意识中,赡养父母颐养天年是衡量子女孝顺的标准,把年迈的父母送进“托老院”,这在传统意识中是“大逆不道”的事。而住在“托老院”里的寿星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74岁的李文贵老人来自台湾,他从小生长在玉环县坎门镇,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自从1948年去了台湾后,直到1989年才回来。目前,他的妻子、两个女儿以及一个儿子都生活在美国。他感到住进“托老院”很开心,每天可以和许多老年人聊聊家常,住了几个月人也长胖了。

  “自从退休后,我就一直想找个环境不错的地方享受晚年的生活,但参观了许多地方都感到不满意,直到发现家乡有这么一个背山依海的地方,每天与其他老年人聊聊难以忘怀的生活往事,心里幸福多了。期间,妻子和儿女曾多次劝说我到美国去居住,我都婉言拒绝了。”李文贵满脸笑意地说。

  “儿女把他送到‘托老院’里,是否不孝?”

  “思想要跟着时代走,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工作也很忙,不要拖累他们。”老人风趣地说。

  99岁的高龄的老寿星,陈玉兰老人膝下有儿有女,四世同堂,老人到“托老院”是子女们送来的。到了“托老院”每天都能与老朋友们聊聊天,她感到心情很愉快,“托老院”的工作人员很负责,经常帮她洗衣服、被褥,还有专人为她洗澡,医生也定期为她检查身体,老人感觉“比家里还好”。

  玉环县民政局的同志向我们介绍,坎门夕阳红托老院作为民资创办的“托老院”,目前尚谈不到有经济效益,从长远利益来看,我国老龄化问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实际的相关问题, “托老院”作为一种创意,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中,人性化地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尽管这仅仅还是刚刚起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