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传承方志文化 赓续浙江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存史镜鉴作用,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贡献文化力量。

  中华文明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华文明标识内涵丰富、类型纷繁,既落实在文化遗产、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经典文献、生活样态等有形的文明成果上,也积淀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审美旨趣、价值追求等无形的精神世界里。

  地方志从有形的物态层面来说,是中国重要且体量浩繁的典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旧志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地方志类型多样,从国家层面组织编纂的一统志,到各个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编纂的省府州县志,还有卫所志、村镇志、山水志、寺庙志、金石志、水利志等等,新方志家园中更增添众多新志种。而且地域覆盖之广,可以说是无远弗届。如此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在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无疑具有深沉厚重的分量。

  地方志从无形的精神的层面来说,因其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所承载、所展现、所寄托、所追求的多是中国人最核心的价值体系。我们今天所见之各种文化、所浸染的各种文化精神,追本溯源,恐怕都会在历代方志典籍中找到原型。地方志是资料性文献,横陈百科、纵贯古今。资料如何取舍如何编排大有深意,是有着务实的功用需求、高远的价值追求和深沉的精神内核的。地方志的功用、价值、精神可以从“存史、资政、教化”六字中去细细寻味,三者既各有侧重,又彼此交融,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此种文化精神也得以永续传承,是中华文明永恒的基因,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重要组成。

  浙江文明标识体系中的方志印记

  浙江素称“方志之乡”,这里不仅诞生了有着“地志之祖”之名的《越绝书》,还有宋代为地方志奠定成熟之基的《临安三志》《四明志》《会稽志》和中国第一部镇志《澉水志》,以及使方志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方志学之祖”章学诚。宋代、元代、明代连续三代,浙江所修省、府、县志都占全国榜首,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广泛采录全国方志,其中采录浙江方志330种、8012卷,无论种数还是卷数均居全国第一。新方志的成就同样有目共睹,新中国成立以来首轮修志,浙江多部志书在全国获奖。113卷、1亿多字的《浙江通志》,被誉之为“迄今为止最为齐备的浙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浙江方志文化内蕴着精神的光芒,培养滋育着浙江人的文化品格,构成浙江前行的精神依循和澎湃动力。

  家国情怀。修纂方志的原动力是保存信史、赓续文脉,因为在编纂者的信念中,信史与文脉是家国的来路与去处。比如余绍宋和同伴于抗战烽火中,虽“窜身穷苦,茧足荒山,冲寒徒踱”,仍执着启动《浙江通志》编纂。他们深深地认识到欲亡其国者先亡其史,“文献是历史概基,无历史则无人类社会,失其凭藉,而民族精神亦无从资以发挥,不可忽也”。

  明道致用。编纂方志的目的在于运用。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温州市志》全面、客观、多层次记述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各领域发展和“温州模式”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记述,深刻反映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发展规律和精神因素。

  笃行坚毅。修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最是考验笃行审慎、坚忍不拔的功力。如大儒黄宗羲为编纂《四明山志》,积数十年之力博闻广搜,多次身历四明山,“青黎芒屩,无深不探”,将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为四明山留下一部质实文丰、厚重华滋的信史,体现了浙江人坚毅勇锐、笃行务实的精神气度。

  另外,浙江地方志中所承载的天人合一、多元一统、厚生保民、扬善惩恶等价值追求与思想智慧,都汇聚到浙江文化精神的源头活水里,保存在浙江人的历史记忆和基因密码里。可以说,地方志在浙江文明标识体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推动浙江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浙江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记录浙江改革历程。地方志作为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全面展示当代浙江改革发展的载体。全面、客观记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集中提炼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引领意义的变革性实践、标志性成果,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大美画卷。同时,通过资政建言、文旅融合、成果转化运用等方式,发挥方志文化服务浙江改革攻坚的功能效用。

  全力打造标志性成果。推出《东海地方志丛书》《浙江大运河地方志文献辑存》,解码浙江海洋文化与运河文化基因,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运河文化传承。启动浙江方志文化研究丛书,对浙江方志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阐述,为建设文化强省与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方志力量。实施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留住乡愁,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方志产品供给机制。依托“浙里有志”数字平台、方志馆、方志驿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开展方志文化“七进”活动、拍摄“志说浙江”系列微纪录片等,创新方志文化的传播途径与手段,打造丰富多彩的方志文化产品,使方志文化广泛地惠及于人,让广大群众共享灿烂的方志文化成就,体验“方志之乡”的独有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科院】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传承方志文化 赓续浙江文脉 2024-09-30 浙江日报2024-09-3000007 2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