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塑造发展新优势
徐明华 编辑 李雅南
编者按: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并在“4+1”重点领域为浙江精准点题。一年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指示要求,在科技创新上攻坚闯关,在共同富裕上扎实探路,在改革开放上续写新篇,积极履行新时代文化使命,在管党治党上一严到底,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倾情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一周年之际,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一起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谋划更好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使命任务的思路举措。今天刊发首篇文章,敬请垂注。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塑造发展新优势
徐明华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这是对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和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现代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重要特点
通过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现代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基本规律。人们对创新的理解最早是基于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把一种过去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这里已经有整合的含义。但在现代科技创新过程中,整合更广泛、更深层,也更重要。其深层原因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一种通用性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万物皆可数”,现实世界中的万物、包括图文声音在内的信息,都可转换为虚拟空间中的数据,因而使材料、设备、车间、商店、车辆和人员等等万物皆可联。因此数据也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既分工深化又相互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大大拓展了创新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使得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的创新技术能够超越学科和领域边界深度集成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和协同效应,从而创造出全新产品。如脑机接口技术将脑科学、人工智能、材料学、机械学等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人的意念远距离操控机械,服务人类美好生活。再如,汽车制造整合信息技术使汽车成为超大移动终端和数字空间,极大改变了人们对汽车功能的认识;农业科技整合化学技术产生颠覆性新型农业;设备制造商可以销售音乐、图书,书商也可以成为消费设备公司等等。在现代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范式中,技术门类、行业领域、生产要素类别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质生产力时指出的,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这是对现代科技、产业深度整合规律的深刻揭示,有力推动了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基础和优势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全球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世界热点论文数量全球第一,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还拥有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数量仅次于美国的一流创新型企业。就是说,我国已经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完整的工业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市场牵引创新、创新引领市场,创新技术整合很容易形成完整产业链。因此,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空间无限、潜力无限。
我国也具有广泛、深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巨大体制优势。传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常是一个从观察走向科学,通过试验走向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是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演进过程。而我国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超前谋划、系统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统筹部署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前沿技术研究、战略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大大缩短科技创新的时间,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特别是对一些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传统方法通常需要通过反向工程,不断模仿、试错,渐近式接近成功,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而在健全的新型举国体制下,可以整合全国相关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各方面已经积累的大量实践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系统虚拟现实过程、演绎导出结果,事先设计出技术方案和路线图,通过正向工程实现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通过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创新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我国科技创新潜能的准确把握和制度优势的高度自信,是我们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浙江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也对浙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增强发展新动能则是核心支撑。浙江曾是科技创新资源小省,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不断加大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投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浙江已经成长为一个创新大省。目前浙江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四,创新能力百强榜城市数量全国第三,企业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三。但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相比,浙江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资源还是区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弱项。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整体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的科学道路。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民营企业是浙江区域和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一直以来推动浙江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不断上新台阶,原因就在于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给了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使得民营企业练就了强大的科技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在浙江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为浙江所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浙江整体的创新能力,也推动、带动了浙江科技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发挥好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自由发挥作用,但政府也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给企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比如,在人才引进、科技资源配置、重大工程或项目建设等方面给民企提供更多机会。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了很好的制度安排,提出要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浙江在落实这些中央部署方面也要走在前、做示范,这也是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三个再”“五个更”要求的题中之义。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这些力量和资源更易于被整合。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就是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核心是培养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各类优秀创新型人才。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除了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最重要的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人才激励机制,真正营造物尽其利、人尽其才的氛围。浙江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良好传统和丰富经验,如浙江最早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最早尝试允许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收益分配、最早开展人才市场评价等等,在新的形势下,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再创新优势。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长期看,还要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力量、厚植科技优势资源,这里需要政府有更大作为,事实上作为空间也很大。除了持续加大科技教育人才方面的投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外,要更加注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理想的民营企业和有条件的社会各方建立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增强基础研究意识,使坚实的基础研究成为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在谋划建设布局大科学装置、科学实验室、大型试验基地等重要科研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相比先进地区,浙江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力量和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方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