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牟永福

  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河北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11个设区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从1962年到2021年,塞罕坝森林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8%提高到82%,林木总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22年上半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77%。白洋淀水质实现跨越性突破,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开始落户白洋淀。

  从“霾天”变“蓝天”、从“荒山”变“绿地”、从“候鸟”变“留鸟”,河北不断创造的绿色奇迹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思想。这十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表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腾笼换鸟”才能“凤凰涅槃”,治沉疴必须下猛药。要坚决摒弃过去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草木植成,国之富也。”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包含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因此,生态环境本身就是资源、资产,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塞罕坝从“哀花残叶败,惊风卷沙狂”到“林的世界、花的海洋、云的故乡”,不仅“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而且通过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业等推动了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行动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作为对迁徙和栖息地极其挑剔的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恋”上白洋淀,是用“脚”为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投上了一票,也标志着曾一度“蒙尘”的“华北明珠”水动力和水循环得到极大改善,成为河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2022-09-19 浙江日报2022-09-1900008 2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