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亲历

记者跟随舟山医院义诊队来到东极岛——

小岛你好!博士医生跨海送健康

  “来了!来了!”当远远望见码头上出现一群手提医疗设备的人时,岛上的村民不由得欣喜呼唤。

  从舟山本岛出发,赶最早一班船,再连转两趟船班,中午时分我们终于抵达青浜岛。该岛是东极岛的组成部分,岛上多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

  “四面皆海,非舟楫不能往来”。舟山偏远海岛老百姓看病就医,是一道大难题。眼下,舟山各医院登岛义诊日渐常态化。今年,舟山医院对义诊服务升级,在原有基础上配备博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便捷医疗服务,让海岛百姓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样的海岛义诊效果如何?日前我们跟随一支有多名博士参加的义诊队伍上了岛。

  老人爬山小腿发黑肿胀,博士现场解惑

  提着大包小包,我们紧跟着义诊队伍穿巷而走。“噶多人来了,你们是来义诊的医生?”“对啊,明天7点准时开始!记得来!”“阿拉已经等很久了,机会实在难得!”在阳台洗鱼的村民主动搭话。

  原来,岛上村民寻医问药,大多需要乘船搭车辗转大半天,才能到达舟山本岛医院。听说市里的医生要来,还有博士专家,村里提前两三天就通知了群众,大家更是奔走相告。

  午饭后我们正准备休息一下,突然听见门口传来脚步声,几名医生提着药正要出门。“我们要去个村民家。”义诊后勤人员马建明说。我们赶紧跟了上去。“义诊时我们要深入了解当地情况。”马建明解释说。事实上,出发前大家已做足了功课,汇总了当地疾病谱和群众需求。“我们发现岛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占总疾病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在队伍里配备了相应科室的专家。”

  同行的还有东极镇东极村青浜岛党支部书记郭忠国。“现在去的是胡大伯家,他今年79岁,前几年因为心脏问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一路上,郭忠国详细介绍着。胡老伯住在山上,顺着台阶拾级而上,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已是气喘连连。“爬这么高来看我,辛苦你们了。”胡老伯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原来他也刚回来。“阿伯,您装了起搏器,走路爬山千万得悠着点。”心内科主任医师方波上前搀扶老人,同时不忘提醒他注意身体。

  “阿伯,我要给您提个意见!您的药太多了,得及时清理!”一进门,方波发现床上堆积着各种药品。“我帮您捋一遍,能吃的药继续吃,不能吃我们去掉!”说着,他拿起药品一一检查,并细细交代各种药品用法。

  “最近胃口怎么样?”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于宏伟搀着老人躺上床,开始做检查。检查到下肢时,于宏伟发现老人小腿肿胀,且颜色黯黑。“医生,我这种情况出现好一阵子了,每次爬山就会有。”“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您的心脏功能影响,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了下肢静脉曲张,建议您还是搬到山下住。”一问一答间,胡老伯的疑虑解开了。

  “阿伯,我还是要提醒您,有时间了一定要来市里,做个全面检查,根据结果再调整用药。”临别前,方波一边细心叮嘱,一边留下联系电话。胡老伯感谢道:“多亏你们来,我心里踏实多了。”

  “与病人沟通,问得仔细是关键。”方波说,老人年龄大了,往往会忽视衣食住行中的很多问题,小症状久了极可能成为重症,因此医生就得多问多叮嘱。为不方便的村民上门服务,为义诊服务做“加法”,能更近距离了解群众健康需求,“我们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值!”方波说。

  村民检测报告放在市区,医生远程调取

  次日清晨6时许,随行的工作人员开始从村民家中借来桌椅,摆放到广场上。大家有的摆弄仪器,将下榻的房间改成“B超室”“心电图室”,有的则从行李箱中取出药品,仔细核对后摆放。一番忙碌,一个小“医院”就搭好了,义诊也就此开始。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老年病科、骨科……村民可以按需选择“诊疗台”就医,还可以享受检查、检验、健康咨询等一站式医疗服务。“就跟逛医疗集市一样,方便极了。”村民毛阿姨站在队伍中,满脸写着期待。

  今年56岁的毛阿姨,特意带来了厚厚一沓病历前来寻医问诊。“阿姨,您这个习惯很好,把这些年的病历报告保存得很完整,可以说是‘模范’了。您哪里不舒服?”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刘芳一边翻阅病历,一边主动询问毛阿姨情况。“最近总是心悸,还有肚子疼。”“好的,我帮您看看,疼的具体是哪个位置呢?”刘芳边安慰毛阿姨,边让她作进一步检查。

  “您要注意了,接下来要连测两天血压,如果都超过正常值的话,一般来说就确诊高血压了。”刘芳发现村民何大伯血压偏高,连测几次情况依然不乐观,立即提醒他要引起重视。

  “舟山老龄化程度持续走高,对于岛上老人来说,义诊是很有必要的。”刘芳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8年,是医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的学科带头人。她在义诊过程中发现,岛上老人健康意识不强,还欠缺合适的医疗方案。“通过义诊,我们可以给予他们规范的用药和健康指导,尤其是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他们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哎呀,我前几个月的胃镜报告单放在了舟山市区,这可怎么办啊!”问诊到一半,村民唐阿婆犯了难。

  今年67岁的唐阿婆,常年受胃病困扰,每隔一段时间会去本岛检查。当听到于宏伟问她“有没有带近期报告单”时,她才想起来自己既没带病历也没带以前的检查报告。

  “阿婆,别急!我现在手机连线。”“不是在你们医院做的报告也可以查吗?”“可以!”于宏伟联系了正在医院的医生,通过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信智控系统,调取了唐阿婆的胃镜检查报告单用于进一步诊断。

  看病同时收集科研资料,提升医疗水平

  人终于渐渐少了些。功能检查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徐立文从心电图室走出来。徐立文是义诊队伍中的元老级人物,“我还记得第一次下小岛坐的是小舢板,现在已经坐快艇了。船更新换代了,我们队伍也更强大了,博士也有好几个,跟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

  “义诊中能深入了解岛上的疾病谱,是一个宝贵的统计资料。”对于泽博士来说,此行不仅仅是义诊,还是在为科研做调研。于泽是舟山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研究人员,也是舟山市卫生健康系统首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人员。

  “群岛的特殊性,为我的科研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于泽告诉我们,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的糖脂代谢重编程。岛上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也是癌症多发的群体,他们特殊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对糖类、脂肪、氨基酸吸收和代谢,也会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肿瘤样本研究,对于海岛老年人的癌症早筛和预防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这次来接触了不少海岛居民,正好可以跟我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一旁,于宏伟接过话匣子。他说自己正在研究海岛居民肠道微生物与胃肠癌前病变的相关机制,“科研成果来自于临床,也终将服务于临床。希望在诊疗过程中了解研究海岛病种,针对性地提升海岛医疗水平。”

  “你们能来,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咨询点,年轻的严善跃格外显眼。他经常在岛上组织净滩活动,看着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多了,就想来学习些急救知识。“这次我们带了些健康宣传手册,正好可以给你们……”护士长潘海燕拿起宣传册,为严善跃科普起来。“课”后严善跃拿出一张义诊海报,他说这是志愿者利用废弃物制作的,“海报的底布源自废弃的水泥袋,字由海带拼贴而成。这些是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到来。”

  越来越多博士参与义诊的背后,是医疗惠民的深远考量。“今后我们将不断释放高端人才的组团优势,让所有海岛人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前置。”舟山医院党委书记张国强表示。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6 小岛你好!博士医生跨海送健康 2022-07-27 24574643 2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