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型融媒体报道⑨

听两代创业者回溯慈溪家电产业40年成长之路——

从五金工具到空调整机 父子俩的持续创业

  1975年,18岁的沈东平参加工作,年底领到100多元,为此他兴奋不已;40多年过去,沈东平已成为慈溪家电龙头企业——韩电集团的董事长,企业年销售额逾30亿元,每年仅员工工资支出就达2.5亿元。

  这样的创富故事在“家电之都”慈溪俯拾皆是。眼下,当地有各类市场主体约12万家。其中,仅家电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就吸纳就业人员逾15万。

  创业故事的背后,是包括慈溪家电产业在内的浙江块状经济从无到有、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是县域经济不断繁荣并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过程。

  如今,浙江的传统块状经济正向现代产业集群进军,“浙江制造”的金名片越擦越亮,千百万浙江家庭走上小康路。“沈东平”们和他们的接班人正书写新的创富故事。

从五金工具到空调整机 父子俩的持续创业

  1983年,慈溪观海卫镇的沈东平东拼西凑借到6万元,办起一家五金工具厂。仅靠生产扳手,他在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之后短短几年,年销售额就做到数百万元,手下的工人也从4个增加到上百人。

  同一时期,随着政策不断放宽,大量家庭作坊式工厂在慈溪诞生。和沈东平一样,最初他们大多生产塑料、五金工具等。慈溪渐渐成为“塑料模具”之乡。1990年,慈溪首次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904元。

  然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沈东平不得不两次转型:产品从五金工具升级到了电源连接器,之后又做起了冰箱整机。因转型较早,沈东平企业越做越大,到2006年企业的年产值已超5亿元。

  转型的不单单是沈东平,这一时期不少慈溪民营企业纷纷在发展中瞄准了新方向——家电产业。在观海卫镇,办塑料厂起家的沈国强开始转型做欧式插座出口;在新浦镇,1979年创业的余志怀尝试了电视天线、黑白电视后,靠着生产电暖器把企业年产值做到了2000多万元……家电企业加速集聚,慈溪成为全国家电产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2006年,块状经济已占浙江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慈溪,家电企业大多只是给国际客商贴牌生产,处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的底部,行业毛利率大多只有几个百分点。利润空间狭小让沈东平感到“压力山大”。

  2008年,沈东平的儿子沈凯峰接班后提出: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可要从当时的海尔、格力等优势品牌那里分一杯羹哪有那么容易?看到儿子信心满满的样子,沈东平不忍心泼冷水,支持其组建营销团队。很快,市场给了沈凯峰当头一棒:公司营销团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推广遇阻。

  巧的是,2008年我国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居民购买家电进行补贴。乘着这股东风,沈凯峰带着营销团队转战农村,短短一年半时间就把国内市场年销售额做到5亿元。不单是沈东平,在“家电下乡”政策中,慈溪有55家企业中标,占了全国的18%。

  嗅觉灵敏,善于抓住商机,积极应变,这是浙江民营企业的特质,沈东平父子俩的创业接力,几乎就是慈溪家电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兴的缩影。这两年,沈凯峰投资超3亿元引进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建设空调主要零部件和整机生产工厂,企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吸纳省内外务工者近5000人。

不怕退单的底气 翁婿两代的创牌之路

  今年4月,宏一集团总裁李明波遇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因国外疫情蔓延,约有三成国外订单被取消或延迟交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主动联系客户并告知:如因疫情影响需要延迟或取消订单,请放心告诉我们,不会追究任何责任!

  不少人替李明波捏把汗:要是因此“退单”邮件如雪花般飞来可怎么办?但在李明波看来,“宏一”有着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不再是简单的代工厂,“相信绝大部分客商不会轻易放弃合作”。

  这份底气源于其岳父沈国强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自主品牌策略,接班后李明波继续严抓产品品质,斥资上千万元建高标准插座检测实验室,建工业设计中心并从高校“借智”,与国外客商联合开发新品,每年研发新品数百款。

  2001年,中国加入WTO,浙江外贸迎来了黄金十年,许多慈溪家电企业通过为国际大牌代加工,出口规模不断做大。这一年,慈溪家电及其配套产业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

  “可是品牌和销售渠道都不在自己手里,我们经常面临国际采购商的压价。”宏一集团董事长沈国强回忆,因此他提出:采购商只有打上“宏一”品牌,才能够享受5%价格优惠和更短的交货期。起初,不少国外大客户并不买账,纷纷改投别的供货商。但沈国强不为所动,靠着产品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熬过了“阵痛期”。到了2009年,宏一插座出口欧洲规模达到10亿元,且75%用上了自主品牌。

  赚微薄的加工费,缺少核心竞争力,是浙江块状经济较早遭遇的成长之“痛”。2013年,浙江提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打造行业龙头。慈溪家电企业的品牌意识随之觉醒:沈东平请来女明星做代言;余志怀创办的佳星电器开始创建自己的高端家电品牌……

  创牌提升了企业产品附加值,培养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随之提上日程。为了稳定工人队伍,近年来李明波多次提升职工薪资水平、完善生活保障,加强技能培训,员工平均月工资达到四五千元。不仅是宏一集团,慈溪家电企业员工待遇都在不断改善。李明波说:“目前整个行业的员工收入水平基本差不多,稳定、高素质的工人队伍是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保障,稳步提高员工收入,带领他们一起奔小康,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

数字时代的创新 创二代的三次触网

  余雪辉是慈溪家电产业中最早“触网”的一员。

  2000年,余雪辉来到父亲余志怀的电暖器厂。可他不怎么下车间,也很少出去跑业务,整天在办公室捣鼓电脑。正当余志怀担心之时,余雪辉突然将一个价值110万元的大单交到了他手里。原来,余雪辉一直在网上对接国际采购商。之后企业网上订单量突飞猛进,短短5年时间企业产值突破两亿元。

  与此同时,电商逐渐兴起,沈东平、李明波等慈溪家电头部企业纷纷组建团队,试水国内市场。2013年,浙江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其中包括“电商换市”。作为慈溪网商协会会长,余雪辉发起建设了“慈溪家电馆”项目,帮助慈溪中小家电企业进行网络销售。之后几年余雪辉先后帮助75家慈溪家电企业在网上销售产品数百款。其中,仅2015年的一场营销活动,3天就为27家中小企业销售1970多万元产品。然而,余雪辉自己却落了个赔钱赚吆喝——由于项目自身盈利模式不够明确,他先后损失近千万元。

  2018年,浙江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明确要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余雪辉改变思路:和朋友创建中高端家电品牌,利用“慈溪家电馆”项目积累的资源,与中小企业联合开发网红家电,在短短两年里成功打造了多个销售额破千万元的网络爆款产品。

  “过去,一个普通的三明治机外贸出口价格只有三四十元,利润少之又少。”余雪辉告诉记者,现在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定制化生产,一台能卖到上百元。越来越多尝到甜头的慈溪家电企业,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创业创新正加快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蝶变中,人们看到了城乡区域发展更协调、富民惠民安民的新未来。


浙江日报 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型融媒体报道⑨ 00006 从五金工具到空调整机 父子俩的持续创业 2020-06-02 浙江日报2020-06-0200050;浙江日报2020-06-0200058;浙江日报2020-06-0200048;浙江日报2020-06-0200053 2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