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吸引人 让乡村留住人
陈宁
改变乡村教育现状,是全社会共同的长期目标。对乡村学校和农村儿童而言,资金与硬件的投入不可缺失,政策体制的完善更加不可缺席。
用教育吸引人 让乡村留住人
陈 宁
10年2亿元、“乡村教育家社区”、20名乡村校长……7月4日,“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正式发布,这些关键词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边是最知名、最前沿的互联网“巨头”,一边是最落后、最艰苦的乡村学校,两者巧妙的组合,将乡村教育的这块“短板”又一次摆在了聚光灯下。
诚然,马云公益基金会此举是在为改变乡村教育现状贡献一己之力,也是企业回馈社会的良好样本。“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旨在寻找和支持优秀乡村校长,培养一代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乡村教育家”。然而,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这些并不是马云一人一时的目标,而是全社会共同的长期目标。对于一座座散落在乡野的乡村学校和一个个渴望求知的农村儿童而言,资金与硬件的投入不可缺失,政策体制的完善更加不可缺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教育问题上逐一显现:农村教育设施落后、教师人才匮乏;农村教师在教育理念、资源获取能力和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等等。正视这些问题,就是正视教育的“短板”,正视教育公平。而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乎农村的发展,更关乎农村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是不得不“绷紧弦”的民生工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中国农村教育是我们的短板,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共有300多万乡村教师“奋斗”在最艰苦的乡村教育第一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期待教育公平、渴望被关注的真实个体。在当前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的背景下,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及时发放生活补助、增加培训进修机会等政策措施必须及时扶持这些在硬件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唯有这样,“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才不会成为一句硬生生的口号,而成为每一位乡村教师自发自愿的行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乡村教师的典型被媒体挖掘、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些乡村教师对三尺讲台的坚守源于对乡土的热爱,源于他们拥有一颗甘愿为教育奉献的心。乡村教育的质量不仅要靠硬件的提升来保障,还要靠健康的教育心态来支持。在政策体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去乡村任教不止于受苦受累,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一样,也是在践行自己的教育观,在为教育大业贡献力量。我们要看到打动人心的典型,更要看到典型身后默默在岗位奋斗的群体。
在浙江,同样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医疗体制改革的“双下沉、两提升”经验或许值得借鉴。近年来,大医院医生“坐诊家门口”、远程看病等已经逐渐成为基层百姓生活的常态。在改变乡村教育现状的进程中,如果能让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流向农村,让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点对点联系、点对点帮扶,或许能让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更小一点,距离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