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与党和国家
历史的新发展
石仲泉
“四个全面”与党和国家
历史的新发展
石仲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战决胜之时
标志着彻底改变国家贫困面貌进入新时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绘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明确宣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什么是全面小康?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作出科学界定。
首先,全面小康为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其次,全面小康为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在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
再次,全面小康为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小康的上述说明,精准地揭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这对于在今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什么说现在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呢?因为要实现三个全面覆盖,任务异常艰巨。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经过这些年的奋斗,现在到了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工作,如果按过去30多年年均减贫600多万人的速度计算,7000多万人脱贫需要约11年,即到2025年才能实现目标。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难以按期完成任务。必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这就是说,要求比常规提前五年实现全部脱贫任务。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底线。既然如此,目前就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这也就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使党和国家进入新时段。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大潮已经历了两轮,每一轮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龙头带动全面改革。第一轮是改革开放之初,拨乱反正,纠正过去“左”的错误,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神州大地复苏,经济社会发展生机盎然,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第二轮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轮改革更深刻,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成功过的改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破天荒地成功了。我们国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关键一招。
目前,国家的发展进入到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成为新一轮改革大潮阶段,是因为:
第一,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强有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而且“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反腐治本的战略性决策。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同过去相比空前拓展了。经过30多年改革,一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在前进道路上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再如,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问题较多,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还有党政部门作风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习近平同志指出:“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习近平同志说:“改革的进军号已经吹响了”,全会决定形成的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段。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沉痛教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针明确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许多新理念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12月,颁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要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实际上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段。
首先,在新中国60多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30多年的历史上,以中共中央全会名义专门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是没有先例的第一次。在这个决定中首次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新观点,其中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被纳入改革总任务。这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段的重要标志。
其次,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中也有许多第一次提出的创新思想。比如,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都靠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又如,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树立宪法权威。再如,要求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等。
再次,全会“决定”深刻说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一方面,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与全面深化改革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另一方面,它又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起,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它们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这样空前地凸显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段。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和反腐倡廉的新成效
标志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加大力度全面从严治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韧不拔地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人民高度赞赏的满意度。这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段。
第一,开展反对“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经费、楼堂馆所、公款送礼、挥霍浪费、吃拿卡要、庸懒散拖等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三年多来,横扫陈垢积弊,激浊扬清,累计有超过14万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问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第二,开展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多少年来一直遏制不住的腐败现象多发高发势头第一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这几年来,党中央以猛药去苛、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利剑高悬,迅速查处,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绩,得到广大老百姓坚决支持和热烈拥护。
第三,提出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努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治党建设大跨越。
关于以德治党,习近平同志十分强调: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二是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加强“三严三实”教育,强调思想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长抓不松,永远在路上。
关于依规治党,习近平同志十分强调制度治党,建设并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是要求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三是强调要严明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使所有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四是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明确了“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项改革,有利于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的重大举措。
三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30多项改革举措;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30多件重要党内法规。这样的制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政策新举措,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略的把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段。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