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借助文化更有力

  东南形胜,钱塘文华。

  饱含文化元素的美丽乡村浙江样板,惊殊世人,引领全国,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样,在贯彻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决定精神中,亦须以文化人,借助文化力提升战斗力。

  文化是人类的生息方式,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此话怎讲?

  从理论上讲,人类文化与自身进化协同演进。一是文化和基因并蒂共生。起步于合作狩猎的人类社会,客观上要求平均分配获得,这极有利于产生公平互助等穿越时空的文化基质;而人类进化中的基因则表现出强烈的情景依存效应,可以将部分恒常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信息编入基因组,尤其是人类获得了语言交流和生成复杂面部表情的能力,促进了心灵意图的共享和情感德性的形成,进而赋予了人类正义感、恻隐心等人文禀赋。二是表观遗传。对易变环境信息,人类则采用非基因传递机制,即借助习得途径世代传承。绝大部分文化单元(如习俗等)都是通过纵向(父对子)、横向(同龄人)、斜向(长对幼)等方式传承衍化。

  从实际来看,村落文化释放了巨大的正向力。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中华儿女以姻亲和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社会关系以姻亲为同心圆点次第向外扩展,这村那寨都是熟人社会,并演化形成了中华文化共识融入地方特色的村落文化:村民以过日子、好人缘、亲社会为逐级取向,最高目标是赢得声誉。在这种个人或家庭社会化过程中,村落文化发挥着价值导向、行为控制和评价标准三大功能,诸如守信、勤俭、为善等道德知行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村居人群的文化自觉,少有人越雷池半步。其实,熟人社会交往是一种信息对称的重复博弈,受强对等性作用,谁犯规将连累整个家庭,会遭到群体性惩罚,故有“兔子不吃窝边草”之俚言戒语。换言之,正因担心有悖文化指向的行为被发现传扬而丢脸赔本,才有力增强村民律己利他的情感,即村落文化还发挥监视不轨行为的功能。

  事实上,“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浙江先民筚路蓝缕,创造了河姆渡、马家浜等灿烂的古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和“鉴湖文化走廊”,并以博大胸襟接纳融合历代改朝由南下移民传承的中原文化,尤其是随着12世纪初北宋南迁和孔氏南宗家庙的兴建,儒风孟学劲吹东南阙里,仁义忠信泽被后世浙人,孕育出植根越文化基质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引领浙江人持续走在前列。

  那怎样借力文化来增强基层工作的战斗力呢?

  ——借力核心价值文化。著名行为博弈学家宾默尔将公平和对等作为人类德行的核心条件,推导出社会规范能有效引致人际合作的结论。因此,要将核心价值内涵搬进文化礼堂、搭上文化彩车、输入人们心脑,尤其是基层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接触中都要讲求平等、公正、法治,合作定会多于背叛,理性定会多于任性。

  ——借力家文化。家庭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省拥有极其丰厚的承古接今的家文化宝藏,像吴越王钱鏐之《钱氏家训》、“江南第一家”之《郑氏规范》,以及众多百姓的家规家训。让宝贵的家文化金光闪亮,指引人们的思维行为,无数的好家风定能汇聚成和煦的民风、温馨的社会好风尚。

  ——借力仁文化。“里仁为美。”浙江人文荟萃,自古就是仁爱书香之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孟母为子读书再迁之江的故事。仁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含有以下意蕴:一是指人们相聚才有仁之说;二是通过别人来显示自己的对错得失;三是按照“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方法行仁;四是行仁旨在向善,旨在人际适当关系的实现,旨在社会民主和谐。

  工作借助文化定能力道猛增;乡村激荡文化定能美上加美。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借助文化更有力 2015-06-19 3919845 2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