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启幕
山色浑融 草木华滋
本报杭州3月24日讯
记者 刘慧
3月25日,是我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黄宾虹诞辰150周年。今天,由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省博物馆等推出的“高山仰止——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逝世60周年系列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新设立的660多平方米的黄宾虹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黄宾虹去世之后,他夫人宋若婴及子女谨遵遗嘱,将其遗作及所藏书籍文物等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由浙博收藏。经过3年多的整理和清点,这些遗作遗物才列具完整的清册,其中包括:自作书画5000多件,收藏古今书画1000余件,古印近900方,铜、瓷、玉等各类文物近500件,碑帖藏书近2000种,文稿、信札“一木箱”。这号称“一木箱”的文稿和信札,其实数量很大,有的一小叠里,就裹着数百件。大到黄宾虹和他人的书信往来、研究、手稿,小到他的住院证明、全国政协会议签名册、代表证,甚至一张小纸条。其中,有些资料已经出版,比如傅雷写给黄宾虹的100余封书信;也有一些新发现,反映了他在治学上的成就,比如黄宾虹画的古玺手稿,数量数以千计,特别精彩。
此次展览,由黄宾虹200余件山水、花鸟、书法代表作品构成了《画之大者——黄宾虹生平展》《山色浑融——黄宾虹设色山水展》《另一个艺术世界——黄宾虹花鸟画展》《舒和之致——黄宾虹书法展》四大系列主题。同时,会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讨主题有:国际视野中的黄宾虹、黄宾虹的书法与绘画、观念与情趣——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黄宾虹和黄宾虹的杭州生活。
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分析道,从本次系列大展的组合上看,画之大者并不是普通的黄宾虹生平介绍展,而是以时空为脉络,将黄宾虹的人生经历与其在学术、艺术的成长、发展、成就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展览以大量的馆藏黄宾虹珍贵实物资料,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黄宾虹一生成长及艺术经历,从中也向人们展现了黄宾虹做人与艺术成功的真谛,同时配以黄宾虹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生动形象地演绎其艺术上的创新过程,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黄宾虹的博大艺术形象。另外三大展览,则展示了黄宾虹在山水画、花鸟画和书法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山色浑融”是该馆过去未曾组合过的主题展,它从黄宾虹设色山水画的角度和视野来解读黄宾虹的艺术成就,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黄宾虹不仅创造了一个水墨山水画的高峰,同时也在设色山水画上同样创造了一个艺术顶峰。
有人说,黄宾虹的山水不是从自然中获得。然而从展览现场看到这些大量的书信之后,再去观察他生前常去的蜀中、桂林、黄山、浙东等写生之处,你会发现他的山水画还是与自然有对应的。当然,他通过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手法来表达。对此,黄宾虹的夫人宋若婴曾有段回忆——一次,一位友人以四川山水为主题请黄宾虹画一部册子,“他画了峨眉写生的真山真水,画得漆黑,可是神气很佳。结果,这个人是江苏人,对于高山峻岭看得较少,就嫌黄宾虹画得太黑,不太漂亮,心中不太乐意。其实这本册子真是他通过游览写生所得的美好山水,通过自己的情意反映在画上,可以说是他得意的笔墨。”
“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却不知花鸟更妙,妙在自自在在。”花鸟写意大家潘天寿对黄宾虹的花鸟画曾有过这样的激赏。因了山水的笔墨功底,黄宾虹所作花鸟自然可以化厚重为轻灵,出谨严而“自在”了。
展厅里,细细辨识黄宾虹的花卉,可分几种类型:一清雅、一艳丽、一老健而稚趣,在时序上也大致如此。初到北平的1937年前后,黄宾虹落笔轻捷柔曼且所绘多为山野清卉,用色清丽唯美,到绘制《梅竹水仙图》《设色芍药》时达到最好的境界。全以色彩勾染出的《设色芍药》,特有一种松秀灵动但气息沉静高贵的美;《梅竹水仙》里的水墨和设色用灰调子统一了起来,诸“君子”和而不同,倚侧间,自有一种月白风清之致。而在黄宾虹85岁前后,他的花鸟画出现一种烂漫艳丽的风格。明艳之色彩也是他乐于尝试的,只是他仍能以“自自在在”之风格而远避海上画风浮俗之习气。晚年时期,黄宾虹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俱入化境。黄宾虹用艳丽烂漫的笔调,作那一路具海上画风的大笔写意,只是在花草丛中总有一两只神气活现的翠衣螳螂或憨憨的红衣小甲虫。笔墨之苍老,情态之童真,令人感慨。
高山峻岭敷以华滋草木,繁英秀萼以至鸟飞虫鸣。走进黄宾虹的艺术世界,高山峻岭与水流花放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足以完整表达黄宾虹心中、眼中的大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