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因材施教别歧视

  余勤

  近日,在某中学举行的初二年级家长会暨期中表彰会上,没有获奖的学生被安排全程站在场内,看优秀学生及其家长不断上台领奖、合影。这样的家长会,不仅没有获奖的学生觉得难熬,其家长也觉得眼红脸热。

  类似事件并不罕见:某中学初三班主任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试;某小学为“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差生”,强制他们统一佩戴“绿领巾”……如此种种,无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如此赤裸裸的歧视,不知教育者有没考虑过教育对象的感受?如果他们是老师自己的孩子,又会作何感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个孩子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要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学校和老师要花工夫去教导这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而不是歧视他们、放弃他们。

  在一些地方,成绩差的学生已经被严重边缘化,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反思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应转变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宽容接受成绩差的学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关爱,针对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此外,对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合理引导、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做到这些,才能避免“歧视差生”事件再度发生。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因材施教别歧视 2014-12-09 3705447 2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