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一门课程只有20个学生

名教授开小班化课

  编者按 我省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高考录取将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志愿也将由“专业+学校”组成,这对我省高校教育改革形成“倒逼”之势。专家分析,高考改革将迫使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最近发布的《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也针对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堂抬头率不高、师生互动交流不多、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选择性学习空间不大、课堂教学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发出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号。

  记者走进我省高校,撷取教学改革课堂上的一组组分镜头,以管窥豹,告诉你“大学的脸悄悄在变”,一起感受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门课程只有20个学生

名教授开小班化课

  通讯员 冯益飞 余聪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这学期,中国计量学院推出了10门小班化课程,全部面向新生开设,又称“新生研讨课”,每门课程只有20个名额——近日,中国计量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新生夏影经历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小班化课:由校长林建忠讲授的《流动的诗意》。

  这门课程,选择了古人的12句七言诗来描述12种流动现象,并用流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解释,20个学生以课堂讨论的方式,从诗词入手探讨了诗歌中描述的力学现象,这让夏影对大学学习充满了期待。

  “这堂课讲的是雾霾与多相流,近代诗人宁调元曾在《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中写道:‘一天霾雾拨难开’。原来,霾不是现代才有的。”夏影用诗意化的语言这样总结听课感受:“时有清风扑面,时有深邃思索;时需宁思静听,时需互动往来。”

  担任这些小班化课程的老师都经过精心挑选,先由学术造诣高的知名教授自主申报,再经过教学委员会审查,最终呈现到学生面前。在最终获得开课资格的10位老师中,不少教授是国家级奖项的获得者,或是省级名师,或是校级名师,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让学生一进学校就接触到学校最高水平的课程,有利于新生解决高中和大学间教育模式断档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林建忠充分肯定了由知名教授给新生开小班课的意义,同时他认为,这也为大学教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对感受过“新生研讨课”的大学生而言,最大不同还是在于小班化教学所带来的课堂参与度的提升。上完课后,不少学生都说:“本来以为大学都是大班教学,很少能有机会跟老师互动。但在仅有20个同学的课堂上,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这样的课堂互动氛围很好。”

  日前,省教育厅印发了《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对高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小班化”的要求,在省内高校中也掀起了波澜。

  “我们严格控制课堂规模,每堂‘新生研讨课’仅接受20人报名。” 计量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芬介绍说,计量学院从去年开始就试点了部分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推出了几门大小班分层教学的课程,学校还特地为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造了几间教室,接下来的“新生研讨课”也将会在这些“特别教室”里继续上课。

  对于小班化教学,林建忠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高校搞小班化教学不能盲目赶时髦,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小班教学。只有对课堂互动要求高、需要讨论的课程,才能凸显出小班教学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不适合的课程,搞小班教学甚至会降低课堂的效果,增加学校的负担。”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能上小班化课程的学生很少。”计量学院教务处处长潘岚说,本学期能选择的只有10门课程,也就200个名额,这对于近5000名新生来说,能选到的概率有如中奖。

  由于名额有限,学校准备选择部分课程全程录像,制成网络课程,供全体学生观看。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名教授开小班化课 2014-11-04 3649061 2 2014年11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