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听漏工后继乏人——

谁为城市水管“把脉”

  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姚国民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些人:头戴耳机,耳机上连着一根线,线的底下是个三角形模样的东西,走一步,放下听一听;他们后面还跟着人,手持一根1米余长、直径两厘米左右的细铁棒,这里探探,那里敲敲,时不时还撬开窨井盖看看……

  他们就是听漏工。他们寻找的是破损漏水的供水管道,可以说是城市水管的“把脉人”。

  听漏工蛮辛苦

  时隔8年之后,杭州水务集团终于有了一批年轻的听漏工,而老的听漏工很多已经年过五十。

  作为拥有数百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目前杭城的听漏工只有20多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借助听漏棒或听漏仪,探听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是否漏水,并确定其准确位置。

  今年50多岁的刘国平就是其中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庆春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一步一停,用心听着潜藏地下的水声,全然不顾身边轰隆隆开过的车流。

  听漏工的工作很辛苦,除了每天要上路听漏,还有一个隐形的威胁:对听力有一定损害。

  “这是个技术活。”刘国平笑着说,听出地下是否有轻微的漏水声,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城市 的道路上,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永远充满着各种声音:汽笛声、轮胎摩擦声、脚步声、说话声……

  “如果你听到细微的‘噗噗噗’声,说明地下供水管道在漏水。”刘国平说,为了捕捉到这个声音,他要把听漏仪调到最大,嘈杂声就更大,对耳朵造成一定伤害。据说,做听漏工久了,有可能会出现“重听”的情况,如果声音稍小一些,他们甚至会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

  年轻人不愿干

  这项工作,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而言,实在过于枯燥和辛苦。

  “短期内可以做,干个10年、20年的,就不一定了。”一位曾经想应聘听漏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说,他在了解这个工作岗位之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去应聘。

  听漏工还要清楚地了解地下管道的布局,而在地面上,肉眼根本看不到任何痕迹。刘国平所在的组要巡查的地下管道总长度就达800多公里,这就意味听漏工每天要走很多路。

  听漏工的工作,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人会怀疑他们是偷窨井盖的小偷。这让不少“要面子”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有好几次,小区保安会拦住我们,问我们在干嘛。” 刘国平说,有一次,在大树路附近,他被一名保安反复盘问,在费尽口舌后,总算成功地让对方相信他是水务集团的听漏工。

  待遇需要提高

  对城市来说,听漏工不可或缺。“一条管道,要是这儿漏一点,那儿漏一点,一年下来,漏个上万吨水,根本看不出来。”刘国平说,他的最大工作乐趣就是找到漏点,有时候费尽心力,哪怕只找到一个漏点,也会有成就感。

  虽然不是每天都能找到漏点,但时刻都要一丝不苟。刘国平说,他很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听漏工,至少要三四年时间,上岗前要培训,上岗后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然而,听漏工后继乏人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地方的自来水公司。温岭市就发生过唯一一名听漏工调离工作岗位,近一年时间没有听漏工,导致自来水漏失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最后招来两名农民工,才算把岗位给“顶上”。

  前段时间,杭州水务集团招聘了12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大学生,跟着这些老员工当学徒。在阳光下暴晒了两个月,这批大学生已经个个脸色黝黑。

  杭州水务集团大幅提高了听漏工的待遇和保障。“转正后,五金一险全保证,每月约4000多元工资,待遇还不错。”刘国平说,希望其他自来水公司也能提高听漏工的待遇,使得听漏这个行业不至于“断后”。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谁为城市水管“把脉” 2014-10-10 3633167 2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