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顺利完成任务

北极航道,未来新干线

  本报杭州10月9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顺利完成考察任务,日前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有9名科研人员参与本次考察。

  在两个半月的航程中,雪龙号航行两万多公里,最北到达北纬81度许,在浩渺北冰洋的茫茫冰盖上留下了长长印迹。

  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辞万里,来到这极寒之地开展研究?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科考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对北极环境变化的了解,强化对北极战略地位的认识。随船归来的海洋二所副研究员叶黎明今天告诉记者,在极地自然环境中提取各项指标,重建北极气候变化历史,从而分析北极当下的快速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本次科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冰洋就像一只大碗,如果北极变冷,就像把冷空气都装在了碗里,我国气候就会变暖。” 叶黎明说,我国广袤的领土都位于北半球,受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直接、快速而深远。

  叶黎明的工作是通过对极地古环境、古海洋的解读,还原北极气候变迁的历史,来预测今后变化的趋势。为此,他需要收集种种蛛丝马迹,从冰盖碎屑到古生物残骸。“北冰洋的沉积物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叶黎明说。

  尽管科考队发现今年北极海冰较前几年更多,但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加速季节性北极冰盖消融,北极海冰整体性减少趋势没有改变,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由此,北极的通航和资源开采潜能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心的话题。“雪龙”号此次同样为打通北极航道作出探索。

  叶黎明说:“中国商船已于去年首次穿越北极。由太平洋北上,经北冰洋至大西洋,这就是所谓的东北航道。比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航程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减少9天。”海运目前承担了中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量。北极航道如能顺利开通,将成为连通中国与欧洲和北美的新干线,既可以节省大量船舶燃料费用,又可以节省运河费用、保安费用、人员费用和船舶损耗等。

  北极科考是艰苦的,同时又充满了激情和欢乐。船上的伙食很好,又随时可以打捞上大量的海鲜,科考队员们吃得不亦乐乎。“雪龙”号下锚时,队员们在厚达3米的冰盖上踢足球。有一天,一条鲸鱼游来,好奇地围着鲜红的科考船打转。北极熊也来拜访,队员们举起相机,近距离拍下了它们憨态可掬的身影。

  虽然我国对北极科学考察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然是北极考察的后来者。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二艘破冰船将加入极地科学考察的队伍,极大提升我国的极地科考能力,使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从过去的五年一次到一年一次的跨越。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北极航道,未来新干线 2014-10-10 3648518 2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