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乡村女神 经典记忆

  本报记者 王庆丽

《乡村女教师》(前苏联,1947)

关键词:坚韧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 女主角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在影片开场所讲的这段台词,引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教育题材影片——《乡村女教师》。

  影片以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主动从都市来到西伯利亚乡村做女教师的经历为线,时间跨越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卫国战争,通过平实的叙事基调与史诗般的画面语言,记录了她在不平凡的历史变迁中如何贯彻自己的信念,又是如何用信念去影响下一代人。

  我国于1950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并引进,成为进入中国影坛最早一批的译制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在当年建设祖国的火红年代里,众多大学毕业生都深受该片的影响,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的天地中。

《凤凰琴》(中国,1994)

关键词:悲情

  “凤凰琴”传说系伏羲用玉石、天蚕丝以及千年桐木所制的乐器,表面泛着温柔的白光,具有支配万物心灵的神秘力量。其琴声清脆、明亮,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

  影片中的“凤凰琴”是瘫痪在床的乡村女教师明爱芬闲来弹奏的乐器,也成为对像她这样的一批民办教育工作者的隐喻。即使没有“名份”,即使拿不到工资,扎根于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们仍旧坚持着一尺讲台,还主动承担起接送孩子、为其做饭的任务。

  明爱芬的一生充满悲剧意味。她早年因进城参加“转正”考试中途遭遇意外,成为“废人”,却在期盼多年、即将获得“转正”名额之时,带着兴奋与满足与世长辞。影片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既歌颂了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揭示出当时教育战线的考试造假、人才断层等诸多现实问题。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1999)

关键词:执着

  “你为什么还不回来,我找你三天了。” 在经历千辛万苦、寻回出走学生张慧科以后,年仅13岁的代课老师魏敏芝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她对于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魏敏芝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乡村女教师,而是为了50块钱报酬帮助村长看孩子的“大孩子”。然而,当我们看到她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睡在省城电视台大门口,镜头从一张略显稚气的脸摇到手边那张随风飘起的寻人启示单时,谁能否认这个小女孩,同样具备了教师的那份责任感,同样值得被人尊敬?

《美丽的大脚》(中国,2003)

关键词:乐观

  “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一定要笑着离开……”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乡村女教师张美丽也不改其乐观的本性。

  在经历丈夫因无知犯罪被判死刑、以及孩子因夭折的生活变故中,张美丽坚定了要当一名乡村教师的信念,独自一人在黄土高原上办起了学校,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不会重蹈丈夫的悲剧命运。

  作为老师,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读书写字、唱歌跳舞,更教会了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苦难的命运。她那时常微笑的脸仿佛是阴霾中的一朵花,刚毅美丽却总与光明失之交臂,而她却在不自觉中承担起了那份追求光明的使命。

《绿荫下》(英国,2005)

关键词:纯真

  影片改编自英国知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于1872年的同名小说,有评论家认为它是《德伯家的苔丝》等“哈代其他悲剧小说的必要序曲”。

  美丽的女教师芬西刚来到被田园及树林环绕的梅沙克小村,便引来了包括富有体贴的大地主夏纳、傲慢的教区牧师梅伯以及唱诗班穷小子迪克·杜威的热烈追求。当三人陆续向芬西求婚后,她最终摒弃了当时的传统社会价值观,选择了真心相爱的迪克。

《简·爱》(英国,2011)

关键词:自尊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的这段台词,大概道出了每一位其貌不扬的“灰姑娘”面对爱人时的心声。这也使得小说在问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先后有多个版本的同名电影问世,而始终不变的则是小说中那个自尊自爱、独立进取的乡村庄园女教师形象。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乡村女神 经典记忆 2014-09-02 浙江日报2014-09-0200017;3601550;浙江日报2014-09-0200020;浙江日报2014-09-0200022;浙江日报2014-09-0200018;浙江日报2014-09-0200019;浙江日报2014-09-0200021 2 2014年09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