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通讯员 王曼霖 本报记者 吴孟婕

  人来人往的南宋御街上,“藏”着一间古色古香的茂源牙雕收藏馆。步入店中,一件件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牙雕作品映入眼帘,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林立于展柜间的各式奖杯。

  一片静谧中,隐约传来一些摩擦声。循声移至店中一角,台灯下,一位头发灰白、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专注于手中的细活儿。他,便是牙雕工艺大师叶声华。

  想要听听 “以精纯匠艺之心守护自己的行当和生活”的故事,叶声华却不急不忙,从里屋叫来了儿子叶萌。“今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我得了个银奖,儿子得了个金奖,现在,他比我厉害。” 说起儿子,叶声华脸上难掩自豪。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项,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大男孩已是连续几届金奖得主。

  “我们家一直做象牙雕刻,传到我这儿是第四代了。”叶萌说,“当年曾祖父家离天台国清寺只有几十米距离,为了生计就开始做这一行,那时用的都是樟木。”

  在杭州土生土长的叶萌从小爱“玩儿”,玩虫玩葫芦玩瓷器玩木头,“觉得什么有意思就把玩什么”。 最初接触牙雕是因为叶萌是叶家的“长子长孙”,必须继承家业。虽然谈不上喜欢,但叶萌还是老老实实学了这门雕刻的手艺:“那时缺原料,没有牙雕,倒是捣腾过很多木雕。”

  说起儿子的第一件雕塑作品,父亲记忆犹新:“基本上没刻出什么形状,就刻了几道写意的线条……” 跟牙雕作品一样,牙雕技艺是需要“磨”的,“如果绘画水平不好,那么雕出来的东西从结构上看肯定会有小问题,内行一看便知。”叶声华提高了嗓音,“所以,后天努力很重要,相当重要!”

  有一阵子,叶萌和这门手艺疏远过:“那时候觉得做牙雕没前途,身边的朋友读的都是建筑、IT专业,所以我也去学了计算机。”但兜兜转转回到杭州,叶萌发现,自己早已爱上了象牙雕刻,于是,重新走入了这个看似枯燥、敲敲打打的世界。

  为此,他还特地去拜师学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传承人李春珂的关门弟子。“一开始,李老师不肯收我,我也没问为什么。半年之后,又去拜师,与他一聊三小时,从明清瓷器到古书字画,却只字未提牙雕,但聊完之后,他就让我回来补一补国画功底。这就算正式拜了师。”叶萌说。

  第一年学基础雕刻花鸟鱼虫、学绘画、学人体解剖肌肉走向等,第二年正式进入人物雕刻学习。叶萌有一段超过3000个小时的视频,全天24小时连续播放能放上4个多月,记载了他从开始学人物雕刻的所有记录。

  学习“开脸”,是叶萌学徒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课。这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拿起工具在一尊没有面部表情的人像上左一刀右一刀雕琢起来,一个多小时后,一张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脸”,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整个过程不能录像,师傅也不肯再做第二遍,叶萌回到屋子里,只能靠着回忆一遍遍练习。第一个雕出来的人像,被师傅砸碎在地板上;第二个,也砸碎了;第三个,还是一样的结果……那段时间,叶萌压力特别大,但象牙雕刻偏偏急不得,“一凿下去,如果缺了一块,就没法再‘长’出来了。”

  严师出高徒。同样是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叶萌2013年的获奖作品《执扇仕女》所描绘的清代仕女造型端庄、圆润,姿态中规中矩,有着典型的北方牙雕的简练风格,今年的《持如意仕女》愈显飘逸灵动。但叶萌却不认为自己“学艺有成”:“南朝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的“六法”绘画理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也是师傅经常和我们讲到的牙雕艺术境界。现在我的水平只能完成‘三美’,即材质美、 内涵美、刀法美。”

  拍照时发现,父子俩一拿起工具都异常专注、心无旁骛。当然也有创作理念不合的时候——“那就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用作品说话。”叶萌与父亲对视一眼,笑着说道。父亲也笑:“我一般不干涉他。在技艺方面,儿子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了,但我相信他可以做好。人家都说,传统工艺要有所创新,我期待叶萌可以有新的突破。”

  对于牙雕,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些争议。2008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以投票方式决定,同意中国作为特定的非洲国家库存象牙的贸易伙伴国;2009年,通过国际拍卖,中国合法进口了60余吨象牙原料用于牙雕,想要获得这些原料,必须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核,且每一件原料和作品都在林业局备案。上文提及的牙雕作品,都来自于这60余吨原料。

  “我想通过我们的技艺,把牙雕变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它,允许这一行一直存在下去。”老父亲希望自己的艺术理想能与濒危动物保护形成良性循环。“象牙雕刻是一门有着千年渊源的传统艺术,不同时期的艺术大师们都会坚守着这份传承责任,如果条件允许,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叶萌说。

  切磋琢磨,打磨抛光——从象牙到艺术品的跨越,如是;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亦然。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00019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2014-05-30 浙江日报2014-05-3000008 2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