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榔头”比“小榔头”管用
梁国瑞
笔头如榔头,摄像机赛推土机。
省“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以来,这已经是全省上下形成的共识,各级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借助媒体力量,做好舆论引导”。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工作的推进,不要抗拒媒体,不要害怕监督,更不要担心暴露问题;监督是推进工作的利器,媒体更是政府部门的同盟军——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在督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干部,甚至是主要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观念偏狭隘,抗拒媒体、害怕监督,认为媒体记者“可敬更可恨”。
这其中,有一种做法较为普遍:一方面要本地媒体大搞监督,一方面又对上级媒体严防死守。不少地方官员,确实善于借助本地媒体来推动工作,通过不断的曝光,造声势、施压力,最终解决问题;却对上级媒体视如“蛇蝎猛虎”,欢迎谈经验,害怕讲问题。
想把问题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笔头如榔头,“大榔头”比“小榔头”更管用!
怕监督,首先是没底气的表现。工作做到位了,该拆的拆、该改的改,那么,亮的是经验,晒的是成绩,何惧监督?怕监督,说明自身薄弱、工作不实,生怕被起了“伤疤”,揭了“遮羞布”,是极度缺乏底气和自信的表现。
没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确实没发现问题;二是发现了问题藏着掖着。“三改一拆”并不是一项单一工作,而是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问题,正因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到现今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纠结交错,有些甚至是体制机制造成的矛盾、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若是没发现问题,说明工作流于表面,没能发现深层次问题;若是发现了问题却藏着掖着,则是态度不正,决心不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监督,“大榔头”比“小榔头”管用。“小榔头”只能小打小闹,“大榔头”才能大刀阔斧。须知,敲鸡蛋要从外面敲,孵鸡蛋也要外部加温。“三改一拆”工作涉及的很多问题,并非举一县一市之力可以解决,一些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矛盾,需要自上而下的通盘考虑,若只是在县(市、区)层面调配规划,显然只是“小打小闹”,是“表面文章”。要想把矛盾往深里解,把工作往实里推,少不了“榔头”,特别是“大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