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亲历2014戛纳春季电视节——
浙江文化产品走俏海外
本报法国戛纳4月10日电
记者 吴孟婕
你一定听说过那个精巧典雅、水清沙白、因电影节而闻名于世的法国南部市镇,但此刻,这里是围绕电视而展开的戛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前悬挂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巨幅海报;稍远处,近30个白色路演帐篷与海滩连成一片,仿佛是蓝天白云的倒影;建筑内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电视节目采购商和数百名记者,正在近2000家展台间忙碌穿行……4月7日至10日,第51届戛纳春季电视节如期举行,这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视听产品与数字内容交易市场,也是全球影视节目的采购平台。
再把镜头拉近一些——许多目光聚焦于一楼G区,红白相间、约80平方米的浙江影视节目制作展区:第一天, 格鲁吉亚一口气采购了3部浙产剧,这也是中国电视节目首次走进该国;此外,泰国和越南购买华策古装大剧《鹿鼎记》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的影视浙军,用体育解说词形容,就是“有一个梦幻般的开局”,截至记者发稿时,由省广电局、省商务厅、杭州市动漫(节展)办联合组织的浙江代表团现场成交订单10余个,首次参展的杭州阿优文化创意公司、浙江梦幻星生园有订单进账;初步达成签约意向20余个,涉及金额约2000万元。
中午时分,展会已近尾声,不少参展商开始整理撤展,中南卡通海外部的王文亭却仍坐在电脑前修订、核对合同条款。越南、南非、意大利同时发来订单,即使是像她这样一位多次参加戛纳电视节的“老手”都有些应接不暇。
忙归忙,但王文亭并不感到意外,用她的话说,是“锁落进臼里,终于听到‘咔嚓’一声”。因为,每一个成交的瞬间,背后的功夫是不可估量的。比如,4月7日晚上,为了跟一位以色列客人见面,王文亭成了最晚一班展会巴士的最后一位乘客。
尽管《阿U》动画片在国内已经发行了5季共2184分钟,并在2013年以总评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选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但这还是阿优原创卡通品牌“阿U”的首次海外亮相。
表面上看,杭州阿优文化创意公司创意部总监陈楹很轻松,因为此行“没有业绩目标,以打响品牌为主”,每次统计成交量,她总笑着说自己是“奇迹见证者”。开展第一天上午,在事先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陈楹接待了9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采购商的拜访。忙碌间隙,她用微信把这个好消息汇报给老总。戛纳时间第二天一早,陈楹发现公司官网变了“脸”,为了方便国外客户查询,不仅多了英文文字介绍,还添加了英文版动画片视频。“我想对驻守杭州的同事们说对不起,害他们加班了。”陈楹说,“但我也想谢谢他们,让身在前线的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即使是在这个临时组建的“浙江阵营”中,体量相对较小的阿U也并不孤独:在华策的牵线搭桥下,不少海外代理商对阿U表示了接洽兴趣;正对其展位的中国国际动漫节展办公室更是提供了很多“对口”客户。
9日傍晚,“奇迹”终于来“敲”阿U的门——一家泰国代理商购买了动画片第五季的版权。陈楹对戛纳电视节浙江代表团的组织和承办方、浙江时代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海外一部经理乌晓燕说,没有完成个人采购清单,每天结束工作时,对面的名品店也关门了。还有一个遗憾:“没能赤脚在戛纳的沙滩上走一走,也没能去星光大道数数明星手印——不过,相信不久后我还会再来的!”
从2009年开始参加戛纳电视节,除了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外,乌晓燕自己也成了半个影视专家:“浙江是国内影视产业中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组织参展的展团,这样的参展方式对中小公司的吸引力更大,他们看中的不光是在戛纳的单次签约,更是走向世界的机会和平台。”
当然,“走出去”的办法不止一种——从2011年开始,省广电局每年都会以“浙江·影视”为概念,精选近20部符合全球市场定位的浙产影视作品进行推广。今年,这个数字跃升至100多部。
把它们“打包”带到戛纳的,是浙江华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总监徐政。2013年,华麦开创了国内首个网上影视作品交易平台megamedia-china.com,为浙江文化创意、制作企业、独立制片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窗口。连日来,已有不少国外新媒体前来接洽咨询,其中,《走书》《百岁戏翁宋保罗》《脸》等5部“纪录浙江——2013年地方文艺题材纪录片大赛”获奖作品和一批浙产优秀动画片尤受欢迎。戛纳电视节组委会对华麦的运作模式也很感兴趣,有意将双方资料库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共享。
明年将会有多少部“浙江智造”亮相?可能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