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嵊州长乐镇唱响农村新文化

女子乐队活跃乡村

  本报嵊州3月24日电

  记者 刘慧 通讯员 裘冬梅

  在嵊州市长乐镇,51岁的孙灿芹就是一块越剧演唱的牌子,一块女子吹打乐的牌子,更是一块响当当的“义教”牌子——她教越剧、教吹打、演节目,不计报酬,不求回报,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快乐的“百灵鸟”。

  孙灿芹先后在安徽宣城越剧团、温州瓯海越剧团和江西鹰潭越剧团当过演员,后来回到长乐镇加盟长乐吹打乐队,那是一支远近闻名的农民乐队,成员都是清一色的男人。男子吹打有力度有气势,但少了几分柔和软。孙灿芹和几位姐妹加盟后,乐队的格局就改变了,内容也拓展了,不再局限于吹打,还加上了舞蹈和越剧演唱。这样一来,乐队的表演更好看了,也更受人欢迎了。

  就像1923年女子越剧在施家岙诞生一样,2001年,由孙灿芹创办的嵊州市首支女子吹打乐队在长乐诞生,她自掏腰包7000多元,买来锣、鼓、钹等乐器。

  孙灿芹在女子乐队里是鼓手,鼓手是乐队的统帅,演出节奏都靠一只鼓掌控。孙灿芹觉得自己肩上担子重了。学吹打,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事,而是几位姐妹的事,一定要成功。为此,孙灿芹苦练了整整两个月。从师傅那学完回来,无论吃饭还是休息,她手里都握着一双筷,膝盖上放着一本书。筷子作鼓签,书本作鼓,敲烂了一本又一本书。

  两个月后,女子乐队出师并开始演出。第一场因怯场,演出效果不太好;第二场第三场,姐妹们就演出了女子乐队的风范。她们该吹时吹,该打时打,该跳时跳,该唱时唱,把吹、打、唱、舞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平常时候,她们自娱自乐,还经常去邻近乡镇“文化走亲”。

  半年后,长乐镇沃基村就成立了第二支女子吹打乐队,她们请孙灿芹当师傅。接着,第三支第四支女子乐队成立了,长乐镇一下子冒出了10多支队伍。这些队伍大多请孙灿芹执教。孙灿芹教她们吹打,仍旧承袭教越剧时的作风:不收一分钱,自己赔力气赔车钱赔时间,一赔到底,也一教到底。

  西景山是个小山村,离长乐很远,当时孙灿芹还要带孩子。西景山村女子乐队过来请,孙灿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她请人带孩子,自己开着车赶到西景山。

  在孙灿芹的带领下,目前长乐镇有15支女子乐队,每支乐队有10人左右,平均每月演出25场,遇到家庭有困难的居民,她们免费上门义演。

  一路走来,一路荣誉。孙灿芹乐队表演的吹打乐《闹春》获省第三届音乐舞蹈节器乐表演二等奖,越剧表演《夸媳妇》获绍兴个体劳动者迎“七一”文艺汇演一等奖……

  孙灿芹说,她会将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到底,也会将免费授艺进行到底。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女子乐队活跃乡村 2014-03-25 3409344 2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