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新闻时评

还西湖于民 让权力进笼

  驱不散雾霾的西湖山水,正刮起一股迅猛的政治清风。

  一批长期占据景区公园、名人故居、文化遗存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会所,被迅速关闭。杭州市官方消息称,25日之前,景区内30家高档经营会所将全部关停。民众和游客长期以来的心结,似乎突然消解。

  从公开的媒体报道捕捉到此事的脉络如下: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讲话;1月1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关于西湖景区会所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责成杭州市立即整治关停西湖景区会所;15日,杭州关掉5家景区会所;18日,关闭10家;20日,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再次宣布关停8家会所;21日,再关闭3家,至此原计划的关闭任务提前完成。短短数日,雷霆之势,不可谓不猛。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关闭潮”,并不是一次行政力量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干预。这些会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看一看“关门榜”上名单:静逸别墅,张静江旧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御尊园,杭州历史建筑;学士居,苏东坡故居;涌金楼,拥有近千年历史,2009年被上城区政府推为名人故居……单看这些简介,你会以为这一定是个人人都可入的名胜景点。然而,对不起,当你留恋湖光山色、徘徊至楼下时,一张张“谢绝参观”的告示会令你胸中顿生块垒。

  老百姓所不满的,一方面是这些会所占据了公共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会所大多谢绝公众入内,他们不是采取会员制,就是消费价高得惊人。而在其消费披上高价、隐秘的面纱之后,民众便不能不对其投以官员奢侈消费、权钱勾兑交易“窝点”的质疑。从事实上看,这种质疑并非没有依据。

  关闭,百姓拍手称快,但我们也需反思,这些会所为何能长期存在?且不说保护公共资源和历史文化建筑不沦为私有的理念,理应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管理的意见》、《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无一不指向景区资源公益性的维护。今后如何杜绝这类非法的会所?关键在于,职能部门严格把关,在于管理单位克制变公共资源为部门私利的冲动,在于管理法规更明确更严密。我们也希望,借此契机夯实景区管理的制度围墙和管理部门的法治意识,真正使得此次关闭潮不沦为一时之秀。

  而在有形的会所之外,我们更期待一座座无形“会所”的关闭——这些“会所”,就是存在于某些官员内心深处的特权意识、享乐主义以及权力寻租的冲动。试想,倘若没有对“公权为我用”的觊觎之心,一些商人怎会一掷千金、给某些官员赠送数万数十万元的会员卡?没有公款消费的支撑,没有权钱勾兑的主题,数千数万元的一顿饭,有多少人愿吃?因此,关闭会所的同时,更要堵牢公权擅自“出笼”的通道,强化领导干部的党性、宗旨意识,强化惩罚机制,完善法律制度,约束公款消费。真正做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一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非虚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道道禁令,如一只只春天的燕子,从中南海飞向全国。除去“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实绩不说,单说跟百姓生活以及多数官员密切相关的作风建设,其力度和成效也令人惊喜。当下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往年年终涌向省城、挺进首都的送礼大军没了,甚至连一些公务人员都感叹日子不好过了。这何尝不是从一个侧面精准地映射出廉政建设的成效?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新年新气象,借着廉政和反腐建设的胜绩,我们更应该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进行到底,真正让那些奢侈之风、权钱勾兑,逃遁无形。如此,西湖间的山水回归宁静,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将更加清明。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14 还西湖于民 让权力进笼 2014-01-24 3343170 2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